[发明专利]辐射式隧洞防渗土工布铺布机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8651.1 | 申请日: | 200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2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周厚贵;廖湘辉;夏云;陈维壁;黄志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射 隧洞 防渗 土工 布铺布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工布的铺设装置,特别是一种辐射式隧洞防渗土工布铺布机。
技术背景
目前隧洞防渗漏工程中所使用的防水材料土工布的铺设,都是由施工工人完成的。由于这些防水材料普遍较重,较硬,面积大,施工操作很不方便,所以人工铺设的质量较差,导致隧洞防水效果不好,而且工人的工作量较大,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辐射式隧洞防渗土工布铺布机,它克服了人工铺设土工布的缺点,是一种操作方便,铺设质量好的土工布铺设装置,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辐射式隧洞防渗土工布铺布机,包括底座1、转臂2、土工布卷3、驱动轴4、浮动支架5、铺布滚筒6、喷胶装置7、行走驱动电机8、行走车轮9和主电动机10,底座1沿隧洞轴向方向放置,小车两行走车轮9安装在底座1下方,主电动机10安装在底座1上,通过一个减速器与驱动轴4连接,驱动转臂2回转,土工布卷3与驱动轴4同轴,转臂2两端各设置有另外一个电动机14,该电动机14与驱动螺杆15一端相连,驱动螺杆15另一端与铺布滚筒6的支撑梁13相连,驱动活动支架5可升缩,铺布滚筒6安装在该支撑梁13上,位于转臂2的顶端,浮动支架5上装有铺布滚筒6、喷胶装置7和滚筒支撑梁13,喷胶装置7安装在铺布滚筒6的右方,铺布滚筒6由弹簧支撑,滚筒之间由万向节连轴器连为一体,铺布滚筒6表面覆盖一层橡胶,铺布滚筒6可以是多段滚筒,底座1可以是框架式,底座1在行走驱动电机8的作用下沿隧道内轨道移动,浮动支架5可伸缩。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其对圆形断面遂洞铺设土工布采用机械化操作,并可大面积铺设土工布。浮动支架将土工布压在遂洞壁上,铺布滚筒和转臂的协调转动,完成洞壁的土工布铺设,弹簧支撑的铺布滚筒可以适应局部洞壁表面的不平整。本发明还具有操作方便、土工布铺设质量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其中,图1兼作摘要附图。
图中:1、底座,2、转臂,3、土工布卷,4、驱动轴,5、浮动支架,6、铺布滚筒,7、喷胶装置,8、行走驱动电机,9、行走车轮,10、主电机,11、压布条,12、支撑弹簧,13、滚筒支撑梁,14、电动机,15、驱动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辐射式隧洞防渗土工布铺布机,包括底座1、转臂2、土工布卷3、驱动轴4、浮动支架5、铺布滚筒6、喷胶装置7、行走驱动电机8、行走车轮9和主电动机10,底座1沿隧洞轴向方向放置,小车两行走车轮9安装在底座1下方,主电动机10安装在底座1上,通过一个减速器与驱动轴4连接,驱动转臂2回转,土工布卷3与驱动轴4同轴,转臂2两端各设置有另外一个电动机14,该电动机14与驱动螺杆15一端相连,驱动螺杆15另一端与铺布滚筒6的支撑梁13相连,驱动活动支架5可升缩,铺布滚筒6安装在该支撑梁13上,位于转臂2的顶端,浮动支架5上装有铺布滚筒6、喷胶装置7和滚筒支撑梁13,喷胶装置7安装在铺布滚筒6的右方,铺布滚筒6由弹簧支撑,滚筒之间由万向节连轴器连为一体,铺布滚筒6表面覆盖一层橡胶,铺布滚筒6可以是多段滚筒,底座1可以是框架式,底座1在行走驱动电机8的作用下沿隧道内轨道移动,浮动支架5可伸缩。
转臂2安装在底座1上,土工布卷3与驱动轴4同轴,浮动支架5位于转臂2的左端,铺布滚筒6安装在浮动支架5上,与喷胶装置7呈上下分布,行走驱动电机8和行走车轮9安装在底座1上。
主电机10安装在底座1上,压布条11安装在转臂2上,用来压紧土工布卷3,支撑弹簧12安装在滚筒支撑梁13上,位于铺布滚筒6的下方,电动机14安装在浮动支架5上,与驱动螺杆15相连。
喷胶装置7包含移动喷胶滚筒和固定喷胶滚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峡大学,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86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