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盘及其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9518.8 | 申请日: | 2004-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2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植木泰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胜利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1B7/125 | 分类号: | G11B7/125;G11B7/007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钟强;关兆辉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盘 及其 记录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为2004年11月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0410084891.X的、发明名称为“光盘及其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DVD-R盘、DVD-RW盘等可记录型光盘及其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涉及借助于对于待记录的数据进行记录前的测试记录,以高的精度求得光束的合适的记录功率,对于待记录的数据进行高质量的记录的光盘及其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的例子,在下面给出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对CD-R、CD-RW等线速度一定(CLV)记录型光盘以比标准线速度(1倍速)高的线速度进行记录的技术。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述,进行线速度一定记录时,越向光盘的内周侧,主轴的转数越高,例如为16倍速时,转数在8000rpm以上,因此,驱动装置的自激振动增大(特别是在偏心盘时)。在光盘上进行记录时虽然预先进行了借助于测试记录的OPC(最佳功率控制:记录光束的最佳记录功率调节),但由于现有的测试记录在光盘的最内周的PCA(功率校准区)进行,所以在高速记录的情况下,测试记录时的主轴转数非常高。因此,由于驱动装置的自激振动,测试记录不稳定,不能够高精度地进行OPC,其结果是不能够高质量地进行正式记录。
另外,在高速记录下进行正式记录时,越向光盘的内周侧,主轴的转数越高,由于自激振动,凹坑(ピツト)的形成不稳定。另外,当不在硬盘中制成图像文件,高速地进行从另外的CD-ROM驱动装置写入CD-R(RW)驱动装置的所谓飞行式写入时,有如下的进行记录方法:以旋转速度一定(CAV)的方式用CD-ROM驱动装置进行高速重放,以线速度一定的方式用CD-R(RW)驱动装置进行高速记录,这时,以CAV方式重放的CD-ROM驱动装置的线速度即使在外周侧为32倍速的等级,在内周侧也只有16倍速的等级,因而存在如下的情形:在重放内周侧时,数据来不及传送,发生所谓的缓存区欠载运行,以致写入失败。
作为解决上述的正式记录时的问题的方法,可以考虑在内周侧以CAV方式进行CD-R(RW)的记录,在外周侧以CLV方式进行CD-R(RW)的记录的方法。即在节目区的最内周位置以例如线速度相当12倍速的转数开始CAV记录,当在此转数下线速度达到例如16倍速时,以后就以16倍速进行CLV记录。这样借助于切换CAV记录与CLV记录,可以抑制最高转数,抑制自激振动,并能防止飞行式写入的失败。
采用如此切换CAV记录与CLV记录来进行记录的方法时,由于在CAV记录时线速度变化,所以记录激光的最合适记录功率逐渐变化。因此,在正式记录之前,要对例如CAV记录的线速度的初始值(最低线速度)和线速度的最终值(最高线速度)分别进行利用测试记录进行的OPC,求出这两个线速度的最佳记录功率。在正式记录时,根据各位置的线速度,利用对上述线速度的初始值和线速度的最终值求得的最佳记录功率进行内插,求出在进行CAV记录的区域中的各位置的记录功率,并控制成这些值,在进行CLV记录的区域,维持CAV记录的线速度最终值的最佳记录功率进行记录。在采用如此切换CAV记录与CLV记录来进行记录的方法时,当在盘的最内周的PCA区进行OPC时,必须以高的转数进行线速度最终值的OPC,失去了在内周侧进行CAV记录从而抑制最高转数的精神。
由于当内周侧的转数高时,不能在内周侧PCA进行测试记录,于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外周侧PCA进行测试记录的技术。
[专利文献1]特开2001-331940号公报(摘要)
采用上述背景技术中的DVD-R、DVD-RW等CLV记录型光盘的记录方法,在以高于1倍速的线速度进行记录的高速记录的场合,即使预先在这些光盘(介质)的内周侧和外周侧两方分别配置PCA,由于当内周侧的转数高时,不能在位于内周侧的PCA进行测试记录,故而存在不得不只在位于外周侧的PCA进行测试记录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胜利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胜利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95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蚕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
- 下一篇:自适应切换以太网带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