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藻人工育苗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9825.6 | 申请日: | 200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6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孙庆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庆海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401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育苗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藻类的苗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铜藻Sargassum horneri(Turn.)Ag的人工育苗技术。
背景技术
铜藻是一种不连续分布的我国沿海的大型褐藻,为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性海藻。铜藻是海藻工业的优质原料,在医药、食品、饲料利有机肥料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铜藻植株高大、分枝繁茂、生长在大干潮线以卜的浅海岩礁上,成片漂浮在水面,被称为“海中森林”,是海洋生态环境修复的首选物种之一,但目前铜藻的人工增养殖技术处于初期开发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项铜藻的人工育苗技术,为铜藻的人工增养殖作基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采集种苗、室内培养、人工采苗、室内培育四个阶段实施人工育苗。
具体实施方式
1、采集种苗:铜藻为雌雄异株,在自然条件下,每年的上半年,6月份前,海区水温为13~18℃时,是铜藻孢子体的生长盛期。当海区水温上升至15℃左右,铜藻生殖托发育逐渐成熟时,可及时采集成熟的完整的藻体作为种苗,雌雄株数比为2∶1。
2、室内培养:种苗移入育苗厂进行室内培养。将种苗夹在苗绳中,如维尼龙绳,置于育苗池内水面,池内控制参数为,池水深40~80cm,水温18~24℃(每5天提高1℃),光照强度1500~5000Lux,盐度29~31‰,每天换水量10~20%。培养至受精卵挂托、幼孢子体分裂为126个细胞体,并具假根芽。
3、人工采苗:采用喷洒法人工采苗。光照强度控制在700~1500lux,将种苗藻体在1000L小圆桶内水中静置24h后,稍加振荡,幼孢子体可自行脱落,移走种苗藻体,剩余为幼孢子水。附着基质平置于空池底部,附着基质可以是石条、水泥片、牡蛎壳、布带帘、维尼龙绳帘、木片、竹片,将幼孢子水均匀喷洒在附着基质上附苗,静置15分钟后,注入海水进行室内培育。
4、室内培育:池内控制参数为,池水深30cm,水温20~25℃,光照强度500~1000Lux,盐度29~31‰,每10天清池、换水、施肥(N-20ppm,P-2ppm)。培育30~35天后可出库至海上进行养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庆海,未经孙庆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98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再生的方法
- 下一篇:液晶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