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急慢性湿热病毒型肾炎水肿的中草药口服液凉茶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9841.5 | 申请日: | 2007-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7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旭明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4 | 分类号: | A61K36/8994;A61K9/00;A61P13/12;A61P7/10;A61K35/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51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预防 治疗 慢性 湿热 病毒 肾炎 水肿 中草药 口服液 凉茶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中草药内服口服液凉茶制剂,是用于治疗新患病者湿热病毒型肾炎水肿的中草药口服液凉茶制剂。
背景技术
急慢性肾炎水肿(湿热病毒型)是由风、寒、湿、热病毒引起的肾炎水肿病通常称“水湿黄肿”病。风、寒、湿、热病毒,人要是一旦被这些病毒感染,会导致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开合、膀胱无权气化、三焦水道失司、水液停聚、泛滥肌肤、而形成水肿,患者将出现面色苍白,眼眶四周晦暗浮肿、精神萎靡、全身皮肤浮肿,纳呆食少、四肢无力、腰酸脚软、小便黄赤短少、将会造成肾功能衰竭,尿血、尿中毒、肾坏死、败血症等症状。传统中医对急慢性湿热病毒型肾炎水肿多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内服中草药汤剂,局部用药外敷、针炙、丹火透热等疗法,综合医治有较好的疗效。西医对新患病者急慢性湿热病毒型肾炎水肿病的对症治疗有一定疗效。本制剂吸取了传统中医药治疗肾炎水肿、肾衰竭、肾坏死、肾肿瘤等配方和家传秘方精华,进行反复探讨研究,采用中草药煎熬浓缩制成口服液制剂,凉茶制剂饮料,用来预防和治疗急慢性湿热病毒型的肾炎水肿有独特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和治疗急慢性湿热病毒型肾炎水肿的中草药口服液凉茶制剂,它以疏风散寒,渗湿清热、解毒利尿、祛湿消肿为主。养阴生津、温阳益肾为辅。治疗新患病者急慢性湿热病毒型的肾炎,肾盂肾炎、肾衰竭、肾坏死、肾肿瘤引起的水肿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配比组成是:
山芝麻150-200g;生地150-200g;丹皮150-200g;大蓟150-200g;白茅根150-200g;半边莲200-300g;柿子树根200-250g;大腹皮150-200g;夏枯草200-250g;防风150-200g;倒挂金钩200-250g;枳壳150-200g;茯苓200-250g;薏苡仁150-200g;黄芪200-250g;赤小豆150-200g;泽泻150-200g;车前草150-200g;益母草200-250g;连翘150-200g;白花蛇舌草300-350g缺碗草200-250g;满山红200-250g;等药物组成。经精心选料,常规炮制,微火烘干焙燥,分装成成人用10小包,儿童用20小包备用,用1小包中草药炖猪腰子(猪肾)一只,去渣取药汁温服或将其药物煎熬三次后混合浓缩成5000毫升药液汁,分装成10瓶,每瓶500毫升密封备用的中草药口服液制剂或加调味剂制成袋装保鲜型凉茶饮料制剂。
本发明的中草药口服液凉茶制剂是根据中医药学,中医经络学论,中医学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论,以疏风散寒、渗湿清热解毒、利尿祛湿、消退水肿为主、以温阳益肾、养阴生津为辅而组成配方。方中山芝麻、防风疏风散寒;生地、白茅根、丹皮、大蓟养阴凉血清热;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缺碗草、连翘、益母草、车前草、泽泻有清热解毒利水的功效;大腹皮、夏枯草、倒挂金钩、枳壳有行气利水消肿的功能;薏苡仁、黄芪、赤小豆、满山红、茯苓、柿子树根、猪肾有补气养阴、益肾祛湿、渗湿扶正去邪的功效,疗效显著,稳定性可靠。
采用本发明中草药制剂预防和治疗急慢性湿热病毒型肾炎水肿,肾衰竭、肾坏死、肾肿瘤等肾脏疾病具有药物原料丰富,配制容易、服用方便、无任何毒副作用,导向力强、见效快、疗效独特,临床应用总有效率和治愈率达百分之百等优点和效果,特别是对采用中草药和新鲜猪肾结合,更具有独特妙处,能使药物直达病灶,起到扶正祛邪的特别功效。是预防和治疗急慢性湿热病毒型肾炎水肿,肾衰竭、肾坏死、肾肿瘤等肾脏疾病的好方剂。为解决当今医学界难题,探讨和研究有效新方药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具体详述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旭明,未经张旭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98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