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组件及其形成方法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0157.9 | 申请日: | 200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2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南映周;朴尚勋;崔在昌;罗东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3;H05K1/18;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组件 及其 形成 方法 具有 液晶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组件,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及该背光组件的形成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降低液晶显示器总体积的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是最通用的平板显示器之一。LCD包括其上具有多个电极的两个板和两个板之间放置的液晶层,LCD通过施加电压到电极以重新排列液晶层的液晶分子,控制入射光的透射比。
LCD装置通过改变由电场强度造成的液晶分子取向,来控制入射光的透射比而显示图像。从而,LCD装置需要为LCD板提供光以显示图像的光源。LCD采用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冷阴极荧光灯(“CCFL”)或扁平荧光灯(“FFL”)的光源。
传统的LCD已采用了CCFL作为光源。采用FFL或LED作为光源的LCD已得到广泛研究开发。特别是,考虑到功率消耗和亮度,采用LED的LCD具有相对高的亮度同时消耗较少的能量。
白LED被用在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个人电脑(“PC”)等中。然而白LED可能恶化色彩的再现性。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采用R,G和B(红,绿和蓝)的LED,可以实现具有高的色彩再现性即自然色彩再现性的光源。为了实现高的色彩再现性,控制从每个R,G和B的LED发出的光量很重要。为此,采用检测从每个R,G和B的LED发出的光量的传感器。
在膝上型计算机监控器或电视(TV)屏中,传感器可以连接到导光板的侧面。然而,由于空间的限制,导光板不适于相对小尺寸的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PC或蜂窝式电话。例如,在笔记本PC监控器的情况下,由于传感器的尺寸大于导光板的厚度,因此LCD的总体积很可能增加。
发明内容
典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其能够降低液晶显示器的总厚度和体积。
典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LCD”)装置,其包括背光组件,其能够降低液晶显示器的总厚度或体积。
在一个典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其包括具有多个LED器件的发光二极管(“LED”)组件;模制框架,其容纳导光板并包括设置在模制框架的后表面一侧上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结合并检测从多个LED器件发出的光量的传感器。
在一个典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LCD”),其包括LCD板组件,该LCD板组件具有:显示图像信息的LCD板和连接到LCD板以提供图像信息到LCD板的第一印刷电路板(“PCB”);提供光线到LCD板并包括多个LED器件的发光二极管(“LED”)组件;提供光线传播路径的导光板;模制框架,容纳导光板并包括设置在模制框架后表面的一侧上的连接部;和传感器,与连接部结合,检测从多个LED器件发出的光量,并将所检测到的光量传送到第一PCB。
在一个典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形成背光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形成具有多个LED器件的发光二极管(“LED”)组件;形成包括设置在模制框架的边缘的孔的模制框架;及将传感器设置在模制框架的孔中,并将传感器与模制框架结合,传感器检测从多个LED器件发出的光量。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和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典型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依据本发明的模制框架的典型实施例和印刷电路板的透视图;
图3是沿图1的线A-A’的截面图;
图4A和4B是示出附图2所示的模制框架和印刷电路板的装配状态的后部透视图;
图5是图4A和4B的“B”部的后部透视图;
图6是示出依据本发明的模制框架的另一典型实施例和印刷电路板的透视团;
图7是包括图6所示的模制框架的液晶显示器的典型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图6所述的模制框架和印刷电路板的装配状态的后部透视图;
图9是示出依据本发明的模制框架的另一典型实施例和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透视图;
图10A和10B是示出图9所示的模制框架和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装配状态的后部透视图;
图11是包括图9所示的模制框架的液晶显示器的典型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2A和12B是示出图9所示的模制框架和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装配状态的后部透视图;
图13是图12的“D”部的后部透视图;和
图14是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另一典型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01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