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和“工”字型纯铜型材坯料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0458.1 | 申请日: | 200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6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杨章辉;徐岗;杨波;沈嘉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飞驰铜铝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0 | 分类号: | G01B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正 |
地址: | 200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字型 纯铜型材 坯料 截面 尺寸 确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型材加工技术,特别是涉及冷拔加工“T”字型和“工”字型纯铜型材的坯料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在铜型材冷拔加工生产中大多采用抗拉强度、延伸率来衡量型材的机械性能,因此在设计型材坯料截面尺寸时一般只需按照延伸率ε对成品截面作简单的投影式放大即可,其中延伸率ε=(Fg-FL)/Fg,公式中Fg为冷拔前坯料截面积,FL为冷拔后型材截面积。
但是,用上述方法设计型材坯料截面尺寸,经拉伸后的型材存在一个显著的缺陷:由于型材各表面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经拉伸后在其表面不同素线上取点所测得的硬度有较大差异,并且不同部位的硬度指标不能预先设定。这就使得这种型材不能满足某些对特定部位有硬度指标要求的产品生产的需要。事实上,表面的硬度指标对许多用纯铜型材制造的产品或零部件是非常重要的,如机械设备及电力设备内常用的接插件类产品等,在使用当中,对零部件的特定部位都有一定的硬度指标要求以达到耐磨抗变形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冷拔加工“T”字型和“工”字型纯铜型材中的坯料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这种方法可使成型后的型材的指定区域的硬度符合预先指定的硬度指标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T”和“工”字型纯铜型材坯料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和方法如下:
I.将型材截面图形上各档尺寸进行分类,共分7类,即:
A类:型材截面图形上零件的窄边尺寸,
B类:型材截面图形上零件的宽边尺寸,
C类:型材截面图形上零件槽与槽的中心距,
D类:型材截面图形上零件槽中心到边缘的距离,
E类:型材截面图形上零件台阶的高度尺寸,
R类:型材截面图形上零件的阳角处圆弧尺寸,
r类:型材截面图形上零件的阴角处圆弧尺寸;
II.根据产品设计要求,以有特定硬度要求的区域的硬度值为标准,型材截面上各档尺寸均以此标准为依据,然后按各自尺寸类型,从“硬度值、尺寸类型与压缩系数关系的经验数据”规定的相应范围内选择压缩系数λ,所述“硬度值、尺寸类型与压缩系数关系的经验数据”如下:
对于A类尺寸:
当硬度值HB为55~65时,压缩系数λ为1.02~1.05,
当硬度值HB为65~75时,压缩系数λ为1.05~1.1,
当硬度值HB为75~85时,压缩系数λ为1.1~1.25;
对于B类尺寸:
当硬度值HB为55~65时,压缩系数λ为1.001~1.01,
当硬度值HB为65~75时,压缩系数λ为1.01~1.015,
当硬度值HB为75~85时,压缩系数λ为1.015~1.02;
对于C类尺寸:
当硬度值HB为55~65时,压缩系数λ为1,
当硬度值HB为65~75时,压缩系数λ为1,
当硬度值HB为75~85时,压缩系数λ为1;
对于D类尺寸:
当硬度值HB为55~65时,压缩系数λ为1.001~1.015,
当硬度值HB为65~75时,压缩系数λ为1.01~1.015,
当硬度值HB为75~85时,压缩系数λ为1.015~1.02;
对于E类尺寸:
当硬度值HB为55~65时,压缩系数λ为1,
当硬度值HB为65~75时,压缩系数λ为1,
当硬度值HB为75~85时,压缩系数λ为1;
对于R类尺寸:
当硬度值HB为55~65时,压缩系数λ为1.1,
当硬度值HB为65~75时,压缩系数λ为1.2,
当硬度值HB为75~85时,压缩系数λ为1.3;
对于r类尺寸:
当硬度值HB为55~65时,压缩系数λ为0.9,
当硬度值HB为65~75时,压缩系数λ为0.85,
当硬度值HB为75~85时,压缩系数λ为0.8;
III.根据以下关系式计算型材坯料截面各档尺寸:
坯料截面尺寸=型材相应部位截面尺寸×压缩系数。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使“T”和“工”字型纯铜型材能够满足对特定部位有硬度指标要求的产品生产的需要,从而显著提高相应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T”字型纯铜型材截面示意图;
图2为“工”字型纯铜型材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飞驰铜铝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飞驰铜铝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04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