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ZnO纳米带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1030.9 | 申请日: | 200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2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崔庆月;郁可;朱自强;张宁;王翠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9/02 | 分类号: | C01G9/02;B82B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0006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zno 纳米 带状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ZnO纳米带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ZnO纳米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压电特性,所以对其的研究受到了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作为宽禁带半导体的ZnO纳米结构材料,目前已广泛用于传感器、功率器件、紫外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在国际、国内材料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现今已经能够用多种方法(如分子束外延、脉冲激光沉积、磁控溅射、溶胶-凝胶法、热蒸发法、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制备ZnO纳米结构材料,其中包括具有“杆”、“线”、“带”、“环”、“梳”等形貌特征的ZnO纳米结构材料。但是,多孔带状纳米结构ZnO的报道却很少见。上海交大沈文中等人利用氧化铝模板制得多孔ZnO纳米薄膜,结构虽然规则但是工艺比较复杂,制备要求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ZnO纳米带状材料以及它的制备方法,以填补现有技术的空白,为ZnO纳米结构材料添加一个新品种。
本发明提供的ZnO纳米带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ZnO纳米带状材料的表面具有多孔结构,带的宽度在300nm~4μm,长度在10~40μm,每个孔径大小在10~50nm。
本发明的多孔ZnO纳米带状材料采用水热和高温分解方法制备得到,其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用去离子水配制醋酸锌溶液,溶液浓度为0.15~0.30mol/L;
2)缓慢加入氨水,调节溶液的PH在6.5~7.5;
3)密封,放入烘箱中加热10~12小时,温度为30~50℃;
4)取出冷却,过滤沉淀物;
5)将沉淀物放入烘箱中加热8~10小时,温度为40~60℃;
6)将烘干的白色沉淀物放入高温水平气氛炉中加热2~3小时,温度为600~800℃;
7)取出样品,得到所述多孔ZnO纳米带状材料。
所述醋酸锌溶液浓度为0.23mol/L。
所述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
加入氨水调节的溶液PH为7.2。
本发明得到的多孔ZnO纳米带状材料是一种具有独特形貌特征的ZnO纳米结构材料,比表面积大,有望在微电子和微电子光电器件、传感器等领域获得重要应用。所述制备工艺对加热环境没有特殊要求,操作简单易控,重复性强,且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适合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多孔ZnO纳米带状材料的低倍扫描电镜(SEM)照片;
图2是本发明多孔ZnO纳米带状材料的中倍扫描电镜(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完整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多孔ZnO纳米带状材料采用水热和高温分解方法制备得到,即,以Zn(CH3COO)2·2H2O、去离子水及氨水为原料,先利用水热法制得醋酸锌纳米带状物,然后在空气中高温加热分解而成。其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用去离子水配制醋酸锌溶液,溶液浓度为0.23mol/L;
2)缓慢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的氨水,调节溶液的PH在7.2;
3)密封,放入烘箱中加热10小时,温度为50℃;
4)取出冷却,过滤沉淀物;
5)将沉淀物放入烘箱中加热8小时,温度为60℃;
6)将烘干的白色沉淀物放入高温水平气氛炉中加热2小时,温度为800℃;
7)取出样品,得到所述多孔ZnO纳米带状材料。
由图1和图2所示,可见所得到的ZnO纳米带状材料的表面具有多孔结构,带的宽度在300nm~4μm,长度在10~40μm,每个孔径大小在10~50nm。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多孔ZnO纳米带状材料采用水热和高温分解方法制备得到,即,以Zn(CH3COO)2·2H2O、去离子水及氨水为原料,先利用水热法制得醋酸锌纳米带状物,然后在空气中高温加热分解而成。其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用去离子水配制醋酸锌溶液,溶液浓度为0.15mol/L;
2)缓慢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的氨水,调节溶液的PH在7.5;
3)密封,放入烘箱中加热11小时,温度为40℃;
4)取出冷却,过滤沉淀物;
5)将沉淀物放入烘箱中加热9小时,温度为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10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部分框架眼镜的透镜固定机构
- 下一篇: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可靠性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