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卡连锁再生骨料自保温板块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1203.7 | 申请日: | 200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6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董杨;杨德志;黄如柏;张雄;谢尧生;夏有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德志 |
主分类号: | E04C1/00 | 分类号: | E04C1/00;E04B1/7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缪利明 |
地址: | 200333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锁 再生 骨料 保温 板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保温板块,特别涉及一种模卡连锁再生骨料自保温板块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住宅使用冬季采暖、夏季降温的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我国对房屋围护结构墙体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热工性能要求。
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大体上有四种做法,外保温、内保温、夹心保温和自保温。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外保温耐久性不符合我国住宅要求、内保温热工性能较差、夹心保温可选择的产品较少、自保温发展不足。
外保温,由于外保温材料使用周期20年左右,与建筑主体耐久性能不一致,加上由于我国以中高层建筑为主,在建筑使用期间难以更换外墙保温材料(需要搭脚手架),所以外保温技术在我国普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发达国家以低层独立住宅为主,外保温材料达到使用期限,更换较为方便。我国以中高层集合住宅为主的住宅特点,需要开发耐久性好的保温隔热围护结构材料。
内保温,目前做法是或者粉刷保温砂浆或者粘贴保温板材。内保温比较突出的缺陷是热工性能较差。粉刷保温砂浆,一般情况满足不了节能50%要求;在外墙内部粘贴保温板,热工性能不突出,同时存在占用建筑使用面积、保温板材吊挂力不足等问题。
无论外保温或内保温,都存在二次施工问题,都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保温隔热层施工,从而增加成本,使开发商望而却步,影响节能建筑的普及。从我国国情和住宅特点出发,我国应大力发展成本低廉、耐久性能好、施工便捷的夹心保温和自保温制品。
为了解决墙体材料自保温问题,国内一些企业采取在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里填充聚苯发泡材料,虽然使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保温隔热性能有所提高,但是混凝土小型砌块存在制品规格较小,砌块墙接点较多,产生的热桥、冷桥较多,损失较多的热能和冷能,另一方面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厚度190mm也达不到节能50%保温隔热性能要求。
目前国内墙体工程还存在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建筑墙面裂纹现象普遍,这与墙体结构贯通缝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条板墙为纵向贯通缝,混凝土砌块、砖墙为横向贯通缝, 贯通缝应力集中,容易出现裂缝、裂纹等现象。
黏土陶粒质量轻、耐久性好、保温隔热性能突出,是自保温性能优越的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品的优质原料。由于黏土陶粒生产受能耗、污染、成本三大问题制约,所以我国黏土陶粒工业不够发达,全国仅年产500万立方,与全国年需求10亿立方墙体材料差距巨大。多年来黏土陶粒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目前大多数城市黏土陶粒都在150元立方左右,有的甚至超过200元立方。由于轻骨料短缺,又造成我国轻骨料混凝土制品发展不足。
过去50年,我国至少生产了200亿立方黏土砖。目前是大规模新旧建筑更替阶段,大量的老式建筑解体,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我国以往墙体材料生产以黏土砖为主,所以以往房屋建筑也以砖混结构为主,拆除的老式旧房屋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以黏土砖为主。黏土砖再生成骨料堆积密度750-950kg/m3,密度适宜,它的实质就是高强度“黏土陶粒”。是制造结构保温轻骨料混凝土或结构轻骨料混凝土优质原料。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建筑垃圾高附加值利用技术,致使这一资源被大量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建筑围护结构用墙体材料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对建筑垃圾进行废物综合利用,从而提供一种模卡连锁再生骨料自保温板块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模卡连锁再生骨料自保温板块,所述保温板块内设长条形双排孔,所述双排孔里填充绝热保温材料,大幅度提高板块自保温性能。
所述模卡连锁再生骨料自保温板块为连锁构造,板块两侧分别设有凹凸榫槽,板块上下分别呈 状锁口。
本发明的模卡连锁再生骨料自保温板块采用混凝土再生骨料制成,具体地,所述模卡连锁再生骨料自保温板块由以下体积比的组分制成:
黏土砖再生骨料30-70%;
水泥20-30%;
建筑砂0-20%;
粉煤灰0-30%;
膨胀珍珠岩0-15%;
轻质陶粒0-5%;
新的或废旧聚苯粒料0-10%;
纤维0-2%;
水泥改性聚合物乳液1-3%;
外加剂2%。
本发明的模卡连锁再生骨料自保温板块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德志,未经杨德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12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