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诊断光源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1377.3 | 申请日: | 200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3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曾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雷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F21V14/00;F21V9/08;A61B1/06;F21W13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0040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内窥镜 诊断 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的相关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诊断光源。
背景技术
传统内窥镜检查是通过强光照射及摄像将受检组织的照片交给医生,由医生来判断病变情况,这种检查是基于医生必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一个好的内窥镜诊断医生可能是一个快退休的人,还有原有的固有荧光早期仪是基于300nm~400nm的紫外段波长的激发光,目前来说还只能通过石英光导纤维来传输,而石英光纤易断、不容易弯曲不适宜作为内窥镜的传导光纤,目前只能通过内窥镜钳孔插入光纤来传输激发光,但因光纤易断阻碍了该仪器的大规模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诊断光源,用来配合诊断早期肿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诊断光源,包括位于内窥镜钳孔内的导光纤维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路激发光源,激发光源与导光纤维束的输入口之间设有一转盘,转盘上设有至少两个孔,至少一个孔上设有滤光片,始终有一孔位于激发光源与导光纤维束所在的光路上。
所述的激发光源为白色氙灯光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转盘上设有三个孔,其中的两个孔上设有滤光片。所述的滤光片分别为415nm和540nm波长的滤光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传统内窥镜的光源部分再增加一路由白色氙灯发出的激发光,取两个特定波长的光直接通过内窥镜传输光纤进入人体激发被检组织,能通过摄取的图像观察病变部位的荧光色调、黏膜组织的血管颜色的变化以及通过钳孔插入的反馈光纤取得荧光曲线的变化来诊断早期肿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诊断光源,图1、2中包括位于内窥镜主体1钳孔内的导光纤维束2,设置于管体1前端的摄像单元3,设置于管体1末端的白色氙灯激发光源4,以及控制单元5和图像显示单元6,激发光源4与导光纤维束2的输入口之间设有一转盘7,转盘7上设有三个孔8,其中的两个孔上分别设有415nm和540nm波长的滤光片9。由此结构可通过电动或手动的形式来实现不同波长光源的转换。
该装置第一个诊断方法是用内窥镜的摄像系统将两种波长光照射下的病理组织图片拍摄下来通过显示器显示的图像供医生来判断被检者的癌前病变情况,另一诊断方法是将一至若干根光纤丝组成的一束光导纤维通过钳道进入紧贴被检组织黏膜表面,激发光照射被检组织表面产生的荧光信息,经过键盘或脚踏开关采样后,该信号通过光导纤维传输至弱光快速光谱分析组件OMA系统后输出光谱曲线信号,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后通过显示器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雷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雷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13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冲击锤
- 下一篇:集成电路器件结构形成方法及相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