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性的细旦有硅涤纶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71635.8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7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生;王华平;王亚光;韩庆祥;竹秀玲;李晓琳;郑国栋;刘可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10;D01D5/096;D01D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1620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细旦有硅 涤纶 短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细旦有硅涤纶短纤维领域,特别是涉及抗菌性的细旦有硅涤纶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不仅仅是美观、耐穿,而是越来越注重于舒适性。异形化和功能化是当今化纤发展的热点。近几年不断涌现的各种差别化纤维制作的服装,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具有抗菌性的细旦有硅涤纶短纤维开发,正是顺应了上述潮流而展开的。
细旦有硅涤纶短纤维的手感柔软、蓬松性好、保暖效果强,是羽绒产品的替代品。可以用于超轻超薄的运动服、羽绒服、羽绒被生产,是优良的填充材料,它具有羽绒产品软、轻、薄、防寒效果强的优点,又没有羽绒产品过于蓬松、不服贴的缺点,比羽绒产品好洗、耐用且无异味。
目前的抗菌纤维可以采用原丝改性法,其中原丝改性法会产生毛丝和断头,不能得到较好光滑手感的纤维。另外,一些抗菌剂通过浸渍,吸附等方式对纤维表面进行处理,而纤维经过多次洗涤,也可能会使抗菌剂脱落,抗菌效果将会降低。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分析,容易发现其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性的细旦有硅涤纶短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以及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聚酯切片与纳米层状银系无机抗菌剂共混,再经熔融纺丝及后加工,可以制得抗菌细旦有硅涤纶短纤维。
本发明的一种抗菌性的细旦有硅涤纶短纤维,是由纳米层状银系无机抗菌剂与聚酯切片组成,二者共混经熔融纺丝制得。
所述纳米层状银系无机抗菌剂的银含量为3~9%,平均粒径0~5μm,其在纤维中的质量分数为1~5%;
所述细旦有硅涤纶短纤维的旦数在0.5~1旦之间,抗菌率90~100%。
本发明的一种抗菌性的细旦有硅涤纶短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聚酯切片在160~180℃、露点-70℃下热空气干燥2~4h,进行预结晶;
(2)聚酯切片与纳米层状银系无机抗菌剂共混,经熔融纺丝,第一道油轮上油,集束,两道牵伸、卷曲、第二道喷淋上油、切断、松弛热定型机、打包。
所述的卷曲步骤中卷曲数为8~12%,卷曲率5~10%;
所述上油步骤中油剂浓度为5%~15%,油轮上油占80%,喷淋上油占20%,总上油率为0.3%~0.35%。
为满足高性能、高要求用户对细旦纤维质量的要求,产品的含油率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较高的含油率有利于提高纤维羽绒般的手感,但增加了硅油的消耗;偏低的含油率会降低涤纶短纤维的手感滑爽性,通过不断优化、调节两道上油的比率。本发明中通过卷曲前的油轮上油和切断前的喷淋两道上油以提高上油的均匀性,并且较好控制了总上油率。
膨松特性主要取决于产品的卷曲度、卷曲数,上硅油的纤维摩擦系数低,容易被压缩,较多的卷曲数可使纤维之间形成数不清的微小空隙,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膨松特性。较高的卷曲率不利于纤维之间的相对滑移,适当降低卷曲率有利于提高手感滑爽性。实际生产中控制产品卷曲数在8~12%,卷曲率在5~10%,使产品具有高蓬松度、弹力以及羽绒般的手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改变工艺参数即可生产;
(2)产品经过检测,其抗菌率可达90%,可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3)产品不仅可以被套等相关床上用品,在卫生,医疗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原料:聚酯切片98公斤,纳米层状银系无机抗菌剂2公斤。
聚酯切片干燥预结晶(干燥温度170℃,干燥时间3h,干燥介质为露点-70℃的热空气),与纳米层状银系无机抗菌剂共混,再经熔融纺丝(纺丝工艺参数见表1),第一道油轮上油,集束,两道牵伸、卷曲(控制卷曲数为10%左右,卷曲率为7%左右)、第二道喷淋上油(油轮上油占80%,喷淋上油占20%,总上油率为0.3%)、切断、松弛热定型、打包。
采用的熔融纺丝工艺流程,其中部分的纺丝工艺参数见表1。
表1前纺的工艺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16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卡接式分线盒
- 下一篇:一种制备层厚均匀化的卤氧化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