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币包装流转筒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1713.4 | 申请日: | 200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8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徐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85/58 | 分类号: | B65D85/58;B65D8/04;B29C47/20;B29C45/3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明华 |
地址: | 20162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币 包装 流转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币包装流转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硬币包装流转筒。
背景技术
在通过银行的硬币流转过程中,通常使用纸张来包装特定数量的同值硬币(包括1元、5角和1角)。这种方式既因为手工包装而麻烦、又因为纸张一次性使用而浪费。此外,由于其拆封后不能复原,而不能随意在流转过程中进行查核,从而引发用相同体积的非硬币包装物冒充硬币的诈骗行为。
因此,存在着改进现有硬币包装流转方式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硬币包装流转筒和制造该流转筒的方法。该流转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可重复使用;而该流转筒的制造方法简单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提供一种硬币包装流转筒,其包括一外套和一内筒,其中:外套包括一两端敞开的圆筒形体,分布在圆筒形体内表面上的至少一条凹槽或凸条;内筒包括一其外径与圆筒形体的内径匹配的半圆筒体,形成在半圆筒体后端的、其外径与圆筒形体的内径匹配的后端盖,形成在半圆筒体前端的、其外径与圆筒形体的外径匹配的前端盖,半圆筒体和后端盖合成的长度等于外套的圆筒形体的长度,以及在半圆筒体的外表面上形成当内筒放置在外套内时与圆筒形体内表面上的至少一条凹槽或凸条嵌合的凸条或凹槽。
在所述的硬币包装流转筒中,在内筒的半圆筒体的两纵向延伸的边缘上还分别形成有互相平行面对的、可弯曲的弹性壁部分。
在所述的硬币包装流转筒中,圆筒形体内表面上的至少一条凹槽或凸条包括均匀分布的四条凹槽,以及半圆筒体的外表面上的凸条或凹槽包括均匀分布的四条凸条。
在所述的硬币包装流转筒中,在半圆筒体的外表面上的四条凸条将半圆筒体划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等于欲存放的硬币的厚度的10倍,且在四条凸条和前端盖的一侧从后端盖至前端盖方向分别标上与存放在半圆筒体内的、沿后端盖至前端盖方向到相应凸条或前端盖为止计数的硬币个数对应的计数刻度。
在所述的硬币包装流转筒中,在半圆筒体靠近前端盖的底侧形成一宽度小于欲存放的硬币宽度的推币口。
在所述的硬币包装流转筒中,在前端盖靠近半圆筒体底侧的底部形成一其平面与半圆筒体的外表面相切的平台。
在所述的硬币包装流转筒中,外套和内筒采用透明的和有弹性的尼龙、聚乙烯或聚丙烯。
还提供一种制造如上所述的硬币包装流转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挤压成型形成带有凹槽的圆管,再将圆管切割成所需长度的圆筒形体而形成外套;以及利用一倒装式注射成型模具,模具包括作为型腔的动模镶块和作为型芯的定模镶块,一模多腔,矩形侧浇口;通过侧边进料,中速充模,提高注射温度和模具温度,使聚合物熔体的流动为层流流动,由此形成具有多个内筒的塑件;开模时,各内筒的两弹性壁部分和前、后端盖对定模镶块的包紧力比内筒的半圆筒体在动模镶块中的脱模力小,塑件随动模镶块移出,设置在塑件的分流道和各内筒的前、后端盖处的推杆推出塑件;移去塑件上的分流道,由此形成多个内筒。
本发明的优点是,该流转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可重复使用;而该流转筒的制造方法简单实用。
附图的简要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外套的局部剖视的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内筒的局部剖视的侧视图;
图5是图4所示内筒的局部剖视的左视图;
图6是图4所示内筒的俯视图;以及
图7是本发明的倒装式注射成型模的剖视图。
具体的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流转筒不仅适用于人民币中的1元、5角和1角硬币,也适用于纪念币、游戏币及其它币类。为了适用各种币类,只要改变流转筒的尺寸,而其它结构是相同的。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硬币包装流转筒包括一外套1和一内筒2。
其中,如图1-3所示,外套1包括一两端敞开的圆筒形体3,分布在圆筒形体3内表面上的至少一条凹槽4。在附图中,圆筒形体3内表面上包括均匀分布的四条凹槽4。当然,根据需要,也可包含其它数量的凹槽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17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固体脂质缓释储库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液晶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