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贯线双环缝自动焊接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1948.3 | 申请日: | 200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4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贾涛;陶一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气焊机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53 | 分类号: | B23K37/053;B23K37/047;B23K37/02;B23K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羽 |
地址: | 201700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贯线双环缝 自动 焊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管环缝焊接装置,具体说是相贯线双环缝自动焊接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圆管的自动焊接,采用焊前点定的方式,先将工件点焊到一起,然后进行焊接,这样焊接时装卸工件容易,但工序复杂。对于管道相贯线的焊接,通常使用机器人或数控系统完成焊接过程中焊枪姿态和位置的调节,焊接质量好但造价昂贵。而在自动焊技术中,焊枪调整机构必不可少,通常我们需要在空间一定范围内对焊枪进行全方位手动调整,其中的直线调整机构目前有齿轮齿条型、燕尾滑座型、及双导柱滑座型等,这些调整结构坚固耐用但对于一般并不很重的焊枪而言有失小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直接将定位与自动焊接放到同一工位操作的相贯线双环缝自动焊接机。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相贯线双环缝自动焊接机包括:
床身组件,
安装在床身组件上的动力装置;
活动安装在床身组件上并通过所述动力装置驱动做往复水平运动的的工件平台;
安装在工件平台上随工件平台水平运动的第一工件、第二工件举托机构;
安装在床身组件上的夹具箱;
安装在夹具箱上,由所述动力装置驱动,用以夹持所述第一工件进而夹持第二工件并携带第一工件、第二工件进行回转运动的回转夹具;
安装在床身组件上的焊枪支架总成;
安装在焊枪支架总成上的偏心滑块机构;
安装在偏心滑块机构的滑块上,由所述滑块带动实现水平往复运动的焊枪组件,所述焊枪组件上具有一实现第一工件、第二工件之间相贯线焊接的焊枪。
第一工件、第二工件举托机构包括安装在工件平台上的举升汽缸和安装举升汽缸的活塞轴上的托件。
所述回转夹具包括一固定安装在所述夹具箱上的气缸、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所述夹具箱中的空心主轴、固定在空心主轴上的夹爪盘、对称铰链于所述夹爪盘上的一对夹爪、置于所述空心主轴中的滑套构件、连杆以及置于一对夹爪之间的夹爪张合构件;所述滑套构件包括外置滑套和内置芯轴,所述外置滑套与内置芯轴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内置芯轴通过一万向节与所述气缸的活塞轴连接,所述外置滑套与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夹爪张合构件连接,所述夹爪张合构件的两连臂分别与两夹爪铰链,在所述空心主轴上键设有一皮带轮,所述动力装置通过皮带传动机构带动空心主轴转动。
本发明的焊枪支架总成包括两立柱和连接在两立柱之间的偏心滑块机构安装板。
本发明的偏心滑块机构包括一步进电机、一偏心连杆、偏心轮、一滑块、一直线导轨,所述步进电机和所述直线导轨安装在所述偏心滑块机构安装板上,所述偏心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偏心轮偏心铰连,另一端与所述滑块铰链,所述偏心轮键设在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滑块滑动地安装在直线导轨上,所述焊枪组件安装在所述滑块上。
所述焊枪组件包括Y轴方向滑座构件、X轴方向滑座构件以及Y轴方向滑座构件夹头、X轴方向滑座构件夹头以及焊枪夹头,所述Y轴方向滑座构件和X轴方向滑座构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一滑杆、滑套、导向键、调节螺杆、挡盖、手轮,所述滑杆和调节螺杆螺纹连接并置于所述滑套内,再从所述滑套的两端伸出,所述导向键安装所述滑杆上,在所述滑套的内壁上开设有一容所述导向键滑动的滑槽,所述挡盖安装在所述滑套的一端,所述调节螺杆从所述挡盖伸出,所述手轮固定在所述调节螺杆的伸出端;所述Y轴方向滑座构件中的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Y轴方向滑座构件夹头夹在所述Y轴方向滑座构件中的滑套上和所述X轴方向滑座构件的滑套上,所述X轴方向滑座构件夹头夹在所述X轴方向滑座构件的滑杆上,所述焊枪安装在所述X轴方向滑座构件夹头上。
所述的动力装置采用步进电机驱动,传动准确。
所述的偏心滑块机构采用微型步进电机驱动,直线导轨导向,将回转运动转换为往复的直线运动。整台机器采用PLC进行控制,通过旋转工件的方式进行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气焊机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气焊机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19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管式真空动力转换装置
- 下一篇:改进的超超临界机组给水系统的排汽管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