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外双重冷却的搅拌式低温球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2585.5 | 申请日: | 200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5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强;张荻;张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2C17/16 | 分类号: | B02C17/16;B02C1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外 双重 冷却 搅拌 低温 球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材料加工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内外双重冷却的搅拌式低温球磨机。
技术背景
球磨机是现代粉体加工技术领域中必不可少的机械设备,不仅适用于一般的物料粉碎,还可用于纳米粉末等高新材料的制备。球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磨球在球磨容器内的碰撞和摩擦,强制机械力作用于物料并促使其实现粉碎。根据磨球运动方式的不同,球磨机可划分为多种类型,如:滚筒式球磨机、行星式球磨机、搅拌式球磨机、振动式球磨机等。其中,搅拌式球磨机结构简单、能量利用率高,具备超细粉碎能力,而且易于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生产的逐级放大,因而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搅拌式球磨机的主要部件包括:容纳磨球和物料的搅拌桶,及带动磨球和物料运动的搅拌臂。根据搅拌臂垂直或是水平放置,搅拌式球磨机又可进一步分为立式搅拌磨和卧式搅拌磨。搅拌桶和搅拌臂的结构形式和匹配关系是决定粉碎效率的关键因素,此外,温度也是球磨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由磨球和搅拌臂的动能转化的热能,以及物料自身反应放出的热能,都将引起温度升高。某些情况下,球磨过程中的温度升高对于被加工的物料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此需要采取冷却措施控制球磨过程中的温升。现有的搅拌磨设计中,搅拌桶通常采用具有冷却夹层的双层结构,借助流经冷却夹层的冷却工质,从外部对搅拌桶内部的磨球和物料进行冷却。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美国专利号No.4174074,专利名称为:“BallMill”(球磨机),该专利为搅拌轴设置了冷却夹层,流经其中的冷却工质可以从搅拌桶的内部对磨球和物料进行冷却,从而与搅拌桶外部的冷却夹层一起,起到内外双重冷却的效果。然而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作为旋转的传动部件,搅拌轴的直径通常不宜太粗,因此其换热面积非常有限,内部冷却的效果差强人意;其次,搅拌轴的冷却夹层由多个环状组件堆叠而成,结构较为复杂,制造和维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内外双重冷却的搅拌式低温球磨机,使其具有简单的结构和强化的搅拌桶内部冷却能力,以便实现对物料的低温球磨加工。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外筒体、中筒体、内筒体、传动盘、搅拌臂、磨球、传动轴和端盖,其中:外简体中套有中筒体,中筒体中套有内简体,外简体、中简体、内简体共同组成搅拌桶,外筒体与中简体之间形成冷却夹层,内筒体内部设有空腔,内筒体的空腔与冷却夹层相通,中筒体与内筒体之间形成球磨机的工作空间,磨球置于工作空间,工作空间沿圆周方向分布着若干组搅拌臂,搅拌臂固定于传动盘上,传动盘的中心设有传动轴,所述的外简体上方设有端盖,传动轴穿过端盖与外界的动力装置相连。
传动轴与端盖之间设有轴承。
所述的外筒体、中筒体、内简体,相互之间为永久性的固定连接或可拆卸的活动连接。
所述内简体的空腔内、以及外简体与中筒体之间的冷却夹层内均注有冷却工质。
所述外筒体,其上端设置冷却工质进口,冷却工质进口与冷却夹层相连,外简体的下端设置冷却工质出口,冷却工质出口通过导管与内筒体的内部空腔相连。
所述冷却工质,为液体或气体。
本发明工作时,磨球和被加工的物料装入中筒体和内筒体之间的工作空间,在搅拌臂及传动轴、传动盘的驱动下高速运动,产生大量热量,冷却工质流经外筒体与中筒体之间的冷却夹层和内筒体的内腔,对磨球和物料起到内外双重冷却的作用,实现对物料的低温球磨加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以静止的内筒体取代现有设计中的搅拌轴及其冷却夹层,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排除了搅拌桶中心的低效研磨空间,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为达到大致相同的粉末出料粒度,本发明球磨机所用时间比传统搅拌磨缩短20%以上;
(2)内筒体减小了球磨机的装球量,并将磨球局限在环形的高速运动空间,而周向分布的多组搅拌臂则强化了高速搅拌能力,因此本发明球磨机的球磨效率明显提高,所得粉末中亚微米颗粒的含量比传统搅拌磨增加30%以上;
(3)内简体减小了球磨机的装球量而增大了换热面积,因此本发明球磨机显著强化了搅拌桶内部的冷却能力,借助内外双重冷却较好地解决了搅拌磨的散热问题,搅拌桶内的温度比传统搅拌磨至少降低了3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纵剖面结构图;
图中:1.传动轴,2.轴承,3.端盖,4.传动盘,5冷却工质进口,6.内简体,7.搅拌臂,8磨球,9.冷却工质,10.外筒体,11.中筒体,12.导管,13.冷却工质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25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管道热膨胀力消除装置
- 下一篇:新型感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