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控温光敏核不育的蛋白编码序列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72593.X | 申请日: | 200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6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兵;张辉;梁婉琪;袁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07K14/415;C12N15/79;C07H2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控 光敏 不育 蛋白 编码 序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的蛋白编码序列,特别是一种调控温光敏核不育的蛋白编码序列。
背景技术
水稻是人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约有一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要粮食。中国稻作面积约占全世界的23%,稻谷产量占全世界的37%左右。中国的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而总产量却占粮食作物产量的42%以上,单位面积产量比整个粮食作物平均高出45.17%,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稻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的广泛应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水稻杂种优势现象由Jones(1926)提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相继开展籼粳稻杂交育种研究,印度、日本、美国、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等的一些科学家开展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但未能应用于生产。杨守仁等(1959,1962)的研究结果表明,籼粳稻杂交后代结实率可通过选择提高到正常水平。1970年,李必湖在海南岛崖县找到野生稻(O.rufipogon)雄性不育株(简称野败),为培育杂交水稻打开了突破口。随后开展了以袁隆平为攻关主将的全国协作研究,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并相继选配出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组合及攻克制种技术关,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的育成是水稻育种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大大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这一重大成果的应用,给我国的水稻生产带来了一次飞跃,使水稻单产在矮秆良种的基础上提高20%左右,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水稻雄性不育系资源的发掘及应用是有效利用杂种优势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包括受核基因控制的温光敏核不育株系,以及受核质基因共同控制的一系列细胞质雄性不育株系(cytoplasmicmale sterility,简称CMS)。
世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破使科学家们寻找新的提高水稻产量、质量的方法,两系法杂交水稻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二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是我国首创,大面积应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利用了光温敏不育系水稻为基本材料培育。这种水稻在夏季,长日照、高温下,表现为雄性不育,可以用来生产杂交种子;在秋季、短日照、低温下又变成了正常的水稻,可以繁殖自身种子。这种杂交水稻因为只有不育系(母本)、和恢复系(父本)、而不需要保持系(中间体),所以称两系法杂交水稻。因为二系稻比三系稻的具有质量更好,品质更优,产量更高的特点。
然而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变化受光温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的影响,不育系不育光温临界值低,制种安全而繁种较困难,因而不育系的安全制种与良种繁种是一对矛盾。因此,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新种质,特别是高温可育,低温不育的新型突变体的选育是实现二系法的关键,相应调控蛋白序列的克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目前至今尚未发现与本发明主题有密切联系文献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调控温光敏核不育的蛋白编码序列,并可以利用该蛋白产生新的水稻雄性不育系,用来生产杂交种子,开展轮回选择和创造基因库,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分离出的DNA分子,该分子包括:编码具有水稻OsMS4蛋白质活性的多肽的核苷酸序列。
所述的序列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所述的序列具有SEQ ID NO.1中从核苷酸第1-798位的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所分离出的调控水稻温光敏核不育的蛋白质活性的多肽,它包括:具有SEQ ID NO.2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其保守性变异多肽、或其活性片段,或其活性衍生物。较佳地,该多肽是具有SEQID NO.2序列的多肽。
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上述载体转化的宿主细胞,它是真核细胞。在实例中该宿主细胞是水稻。
在本发明中,“分离的”、“纯化的”DNA是指,该DNA或片段已从天然状态下位于其两侧的序列中分离出来,还指该DNA或片段已经与天然状态下伴随核酸的组分分开,而且已经与在细胞中伴随其的蛋白质分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25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移装载机新型机械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由金属陶瓷制作的轴承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