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革兰阴性需氧菌鉴定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73067.5 | 申请日: | 200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9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邹艳芳;陈弛宇;朱骏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复星佰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04 | 分类号: | C12Q1/04;C12M1/34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巍 |
地址: | 2011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性 需氧菌 鉴定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剂。具体涉及一种革兰阴性需氧菌鉴定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20年来,由于临床上广泛大量地使用种类繁多的抗菌药物,细菌的耐药 性越来越普遍,有的细菌可同时耐2-7种药物,耐药菌株的广泛传播给临床治疗 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对于医院内感染的细菌。医院内感染的特点在于是出现在 医院环境中的感染,并发生流行,故又可将其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虽然发生医院感染的病情有轻有重,但都给病人增加了额外 的痛苦、经济负担和不幸,同时也会由于延长住院时间而加重医疗和护理工作的 负担,影响病床周转。严重的医院感染往往使病人所患的疾病不能达到预期的疗 效,甚至产生难以治疗的后遗症或死亡。据美国的一次不完全统计资料报告,其 住院病人中约有5%发生医院感染,平均延长住院4~5d,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亡 于医院感染,估计每年由于医院感染要多消耗20余亿美元。
从引起医院感染的微生物来看,固然有些仍是我们所熟悉的致病性很强的微 生物,但是近年来医院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有明显变化的趋势,革兰氏阴性菌已取 代了原来为主要病原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其中肠杆菌科及假单胞菌约占医院感染 的60%-65%,并且主要为多耐药性细菌。由于广泛地应用抗生素,细菌的不断 变迁,助长了医院内感染的存在和发展,今日的临床微生物学最重要的特点是向 医院感染方面转变。
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是主要应用于临床实验室的高科技体外诊断产 品,对辅助临床各科室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国际上,对细菌的快速鉴 定和药敏分析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微生物自动化检测产品逐步替代了手工检 测,而国内的同类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
目前,国际上同类产品主要有: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AMS微生 物分析系统、美国Dade-MicroScan公司的MicroScan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测 试系统以及英国Trek Diagnostic System Ltd.的SENSTITRE荧光法快速微生物鉴 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它们的工作原理相近,主要是根据细菌理化性质的差异,采 用光电比色,测定细菌生长分解底物导致PH值改变而产生的不同颜色和浊度变 化来判断反应情况,从而给出鉴定药敏结果。
国内也有少数厂家正在研究开发类似产品,如湖南天地人的微生物系统等。 但是由于此类项目技术含量较高,资金投入大,尤其是菌库的积累耗时耗力,所 以目前国内类似产品还很不成熟。在临床推广上,微生物鉴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 方面的问题:
(1)鉴定时间偏长,需要16-24小时给出结果;
(2)鉴定范围比较狭窄,可以鉴定的细菌只有300余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研究设计一种快速准确 革兰阴性需氧菌鉴定板。
本发明的鉴定检测实验基于下列原理:
根据目前微生物鉴定领域权威的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细菌的鉴定主要通过检 测细菌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即通过检测细菌生化反应特性来鉴定细菌。 而细菌利用营养物质发生生化反应的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 些氧化还原反应中会产生NADH,而NADH能够把四唑紫(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指示剂由无色的氧化型转变为紫色的还原型。因此我 们使用四唑紫作为细菌发生生化反应的指示剂,来检测细菌的生化反应特性,从 而达到细菌鉴定的目的。
不同细菌利用不同碳源或氮源进入新陈代谢过程,而对其他一些碳源或氮源 则无法利用,这些特性是细菌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目前现有的微生物鉴定板最 多只有30个生化反应,因此对于鉴定细菌的种类方面比较狭窄,可以鉴定的革 兰阴性菌种类最多只有200余种,且不同种类的细菌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板条进 行鉴定,同时需要通过补充实验进行验证才能得出鉴定结果,操作比较繁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复星佰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复星佰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30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