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超声波技术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3263.2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6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姚晔;刘世清;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文娟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超声波 技术 蒸发 冷却 空调 装置 | ||
1.一种基于超声波技术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包括:除湿或再生风道(1)、蒸发冷却风道(2)、第一超声波除湿器(3)、第二超声波除湿器(4)、第一超声波发生器(5)、第一风机(6)、第一风阀(7)、第一排风管(8)、第二风阀(9)、第二排风管(10)、第三风阀(11)、第四风阀(12)、隔板(13)、超声波雾化片(14)、第二超声波发生器(15)、雾化水槽(16)、档水板(17)、第二风机(18),其特征在于:第一超声波除湿器(3)和第二超声波除湿器(4)均包括除湿剂填料箱(19)、超声波辐射板(20)、超声波振动晶片(21)、正极薄铜片(22)、负极薄铜片(23)、后盖板(24)、连接螺栓(25),第一风机(6)位于除湿或再生风道(1)的进口处,隔板(13)位于第一风机(6)后面,并将除湿或再生风道(1)分隔为上、下两个独立通道, 第三风阀(11)和第四风阀(12)分别安装于上、下通道的出口处,第一超声波除湿器(3)和第二超声波除湿器(4)分别位于上、下通道进口处,在除湿或再生风道(1)的上、下通道的中间位置均开有排风口,并分别与第一排风管(8)和第二排风管(10)连接,第一风阀(7)和第二风阀(9)分别安装在第一排风管(8)和第二排风管(10)中,除湿或再生风道(1)的上、下通道出口通过矩形渐缩管与蒸发冷却风道(2)的进口端相连,雾化水槽(16)、档水板(17)和第二风机(18)按气流方向依次置于蒸发冷却风道(2)中,超声波雾化片(14)置于雾化水槽(16)中,其正、负电极分别与第二超声波发生器(15)的正、负极相连,多个除湿剂填料箱(19)依次排列分别置于第一超声波除湿器(3)和第二超声波除湿器(4)上部,除湿剂填料箱(19)底面与超声波辐射板(20)紧密连接,两块超声波振动晶片(21)正极相对,通过连接螺栓(25)紧密夹在超声波辐射板(20)和后盖板(24)之间,正极薄铜片(22)位于两块超声波振动晶片(21)中间,负极薄铜片(23)位于超声波振动晶片(21)和后盖板(24)中间,正极薄铜片(22)和负极薄铜片(23)分别与第一超声波发生器(5)的正、负电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声波技术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除湿剂填料箱(19)是由不锈钢孔板材料制成的长方形箱体,孔板上的孔眼直径为3mm,孔眼间距为1mm,除湿剂填料箱(19)中的填料为粒径大于或等于4mm的硅胶或分子筛,除湿剂填料箱19之间的间隙为1mm~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声波技术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除湿或再生风道(1)和蒸发冷却风道(2)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矩形通风管道,超声波辐射板(20)由高强度的铝合金制成,超声波振动晶片(21)由锆钛酸铅压电陶瓷制成,后盖板(24)由钢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声波技术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超声波发生器(5)与超声波振动晶片(21)之间的匹配频率范围为16kHz~28kHz,匹配功率范围为100W~200W,第二超声波发生器(15)与超声波雾化片(14)之间的匹配频率范围为170kHz~250kHz,匹配功率范围为20W~50W。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声波技术的蒸发冷却空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超声波除湿器(3)和第二超声波除湿器(4)的横截面尺寸均分别与除湿或再生风道(1)的上、下通道的横截面尺寸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326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路径设置方法和路径管理设备
- 下一篇:腿肚用按摩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