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板上安装不锈钢铆钉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3333.4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9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夏朝俊;王晓清;谢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雷通光通讯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9/10 | 分类号: | F16B19/10;F16B19/04;B21J15/02;B21J15/4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335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板上 安装 不锈钢 铆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铆钉,尤其涉及一种铝板上安装不锈钢铆钉的方法。
背景技术
拉铆铆接技术是对原螺纹技术与焊接紧固件的一次革新,产品现扩展为:抽芯不锈钢铆钉、铆螺母、压铆紧固件等。具有成本低、方便,快捷,美观等优点,在钣金件的链接上使用尤其广泛。主要用于电子、通讯、电脑、医疗、自动化设备、航空、汽车等领域。不锈钢铆钉的防腐蚀性和抗拉、抗剪强度均优于铝合金不锈钢铆钉。然而,选择不锈钢体的抽芯不锈钢铆钉铆接铝板时,由于不锈钢的硬度较铝合金高,不锈钢钉体底端其钉芯拉力后不能与铝板充分挤压涨形,以及长期受力后不锈钢铆钉易将铝板安装孔拉大、变形,影响铆接质量,进而破坏整个机柜产品的防护作用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铆接的抗拉、抗剪强度大,稳定性好,受力时间长的铝板上安装不锈钢铆钉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铝板上安装不锈钢铆钉的方法,包括铝板、不锈钢铆钉、安装零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不锈钢垫圈,所述的不锈钢铆钉依次穿过安装零件、铝板和不锈钢垫圈,用压紧夹具使不锈钢垫圈压紧铝板,拉铆后不锈钢铆钉的底端充分鼓起,与不锈钢垫圈贴紧。
所述的安装零件包括扣锁或铰链和挂钩座。
所述的不锈钢垫圈的内径比不锈钢铆钉的公称直径大0.1mm。
所述的压紧夹具内径比不锈钢铆钉的公称直径大2~3mm。
所述的不锈钢铆钉包括实心不锈钢铆钉、空心不锈钢铆钉、管状不锈钢铆钉、抽芯不锈钢铆钉或击芯不锈钢铆钉。
本发明在不锈钢铆钉底端垫一个不锈钢的平垫圈,拉铆时的挤压受力范围由铝板转移到不锈钢平垫圈,不锈钢铆钉底端充分涨形鼓起后与不锈钢垫圈贴紧,从而起到稳定的铆接作用。通过增加一个不锈钢垫圈,不锈钢铆钉底端充分涨形鼓起,铝板安装孔非直接受力位置,铆接强度和稳定性可达机柜产品要求。将扣锁与挂钩座扣紧后,不锈钢铆钉可承受较强的拉力和剪切力,整机机柜产品至少可达到的IP56防护等级要求。不锈钢铆钉虽露于机柜外表面,但由于其自身的抗腐蚀性,不需再做任何表面处理。
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1、铆接的抗拉、抗剪强度增加;2、铆接稳定性好,不锈钢铆钉长时间受力无松动;3、利用国标件不锈钢垫圈,节省成本,适于大批量生产;4、方便实用,拉铆后不锈钢铆钉不需再做任何表面处理,抗腐蚀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抽芯不锈钢铆钉拉铆前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抽芯不锈钢铆钉拉铆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铝制通讯机柜的拉铆工艺,抽芯不锈钢铆钉1依次穿过安装零件4(扣锁或铰链)、机柜铝板2和不锈钢垫圈3,拉铆后不锈钢铆钉1的底端充分鼓起,不锈钢垫圈3与不锈钢铆钉1贴紧。将扣锁4与挂钩座5扣紧后,不锈钢铆钉1可承受较强的拉力和剪切力,整机机柜产品至少可达到的IP56防护等级要求。不锈钢铆钉4虽露于机柜外表面,但由于其自身的抗腐蚀性,不需再做任何表面处理。
不锈钢垫圈3的内径比不锈钢铆钉1的公称直径大0.1mm。将抽芯不锈钢铆钉1的不锈钢钉体13依次穿过安装零件(扣锁或铰链)、铝板2和不锈钢垫圈3。然后,用压紧夹具6使不锈钢垫圈3压紧铝板2,压紧夹具6内径比不锈钢铆钉1的公称直径大2~3mm,以留出不锈钢铆钉1底端涨形鼓起的空间。接着,将拉铆枪对准不锈钢钉芯11导入,枪头压紧在不锈钢铆钉盘头12处。拉铆时,枪头夹紧不锈钢钉芯11往外拉,钉体13底端产生变形,与不锈钢垫圈3相互作用后充分鼓起涨形,完成铆接工作。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实心不锈钢铆钉、空心不锈钢铆钉、管状不锈钢铆钉、抽芯不锈钢铆钉和击芯不锈钢铆钉等,可用于各领域的钣金铆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雷通光通讯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奥雷通光通讯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33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器用连接管护管及其安装方法
- 下一篇:频率发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