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艺储存条件可变型储柜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73390.2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4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黄江喜;钱轶霆;赵霙;王久玲;马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张家口市通用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A24B3/00 | 分类号: | A24B3/00;A01F25/14;B65G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008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艺 储存 条件 变型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草生产、储存及醇化的相关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工艺储存条件可变型储柜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目前制丝工艺的流程及装备发展的情况来看,储柜仍然是制丝原料的中间暂存、储存以及掺配混丝和烟丝储存的重要设备。现有的情况是:装有各种物料的储柜集中置于具有调温调湿处理能力的储房内,储房是一个大的工艺调节储存模块单元,其环境建设成本及能源消耗都很大,而且,由于受空间场地和储柜布置方式的限制,储存房温湿度控制无法做到原料在储存过程中工艺储存条件可变的各自个性化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物料适应环境,还是环境适应物料”。物料适应环境无法满足烟叶原料实现个性化储存的工艺要求。
根据最新的工艺研究表明不同的烟叶原料在储存过程中都有各自个性化储存的要求才能形成或提高各种品牌香烟的各自的纯正品味。由此提出了对工艺调节储存模块单元和温湿度控制设备的各自个性化的更高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工艺储存条件可变型储柜及其方法,解决了传统的烟叶原料储存、醇化方法存在的弊端,实现了工艺储存、醇化条件可随烟叶原料的不同而变化,存储质量满足不同烟叶原料的个性化存储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艺储存条件可变型储柜,包括储柜仓体、物料进仓机构以及出仓机构,其特征在于:储柜设置有独立的辅助调温调湿系统,所述的辅助调温调湿系统包括风机、除湿单元、加湿单元、制冷单元、制热单元、送风管、回风口、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控制模块。
所述的储柜送风管为微风渗透型送风软管。
所述的储柜的回风口处设置有除尘装置。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储柜的储存、醇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a、空柜预处理阶段:
在接收上位机发出的预处理信号后,启动辅助调温调湿系统对柜内环境进行处理,待柜内环境处理至设定工艺条件后,输出预处理完成信号至上位机;
b、标准处理阶段:
待物料进柜后,辅助调温调湿系统对柜内环境进行处理,于设定时间内将柜内环境处理至物料所对应的设定工艺条件;
c、保持阶段:
待柜内环境处理至物料所对应的设定工艺条件后,辅助调温调湿系统调整至低负荷模式运行,直至接收到物料出柜信号后关闭辅助调温调湿系统,等待物料出柜。
所述的设定的工艺条件包括温度以及湿度。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实现了工艺储存、醇化条件可随烟叶原料的不同而变化,存储质量能满足不同烟叶原料的个性化存储要求,且节能效果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储柜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储柜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工艺储存条件可变型储柜,如图1所示,包括储柜仓体、物料进仓机构以及出仓机构,储柜设置有独立的辅助调温调湿系统,所述的辅助调温调湿系统包括风机、除湿单元、加湿单元、制冷单元、制热单元、送风管、回风口、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控制模块。储柜送风管为微风渗透型送风软管。储柜的回风口处设置有除尘装置。
一种储柜的储存、醇化方法,控制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a、空柜预处理阶段:
在接收上位机发出的预处理信号后,启动辅助调温调湿系统对柜内环境进行处理,进行换气除湿以及控制温度,待柜内环境处理至设定工艺条件后,输出预处理完成信号至上位机;
b、标准处理阶段:
待物料进柜后,辅助调温调湿系统对柜内环境进行处理,于设定时间内将柜内环境处理至物料所对应的设定工艺条件;
c、保持阶段:
此阶段为物料醇化、温湿度保持过程。待柜内环境处理至物料所对应的设定工艺条件后,辅助调温调湿系统调整至低负荷模式运行,直至接收到物料出柜信号后关闭辅助调温调湿系统,等待物料出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张家口市通用机械厂,未经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张家口市通用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33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