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波分复用结构的光纤宽带接入系统及光网络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3788.6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1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曹小帆;张林涛;冒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慧方通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12 | 分类号: | H04B10/12;H04J14/02;H04L12/2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0050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波分复用 结构 光纤 宽带接入 系统 网络 单元 | ||
1.一种基于波分复用结构的光纤宽带接入系统,包括光线路终端、光分路器、多个光网 络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路终端输出端与所述光分路器的合光端相连,所述光分路器 的一个分光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光网络节点的公共端相连;所述光线路终端包括标准波长可选 型光源、波长选择型调制器、波长选择型接收器,所述标准波长可选型光源的发射端与所述 波长选择型调制器的光口相连,所述波长选择型接收器的光口与所述光分路器的合光端相连; 所述光网络节点包括光网络单元,所述光网络单元包括第一波分复用器(200)、第二波分复 用器(210)、光探测器(R)、光转发器(RSOA)、以太网交换机(GES),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 的公共端(20)即为所述光网络节点的公共端,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20)与所述 光分路器的一个分光端相连,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下行端(30)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 上行端(40)相连,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上行端(70)与所述光转发器(RSOA)的出射端 相连;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50)与以太网交换机的公共端(80)相连,所述第二 波分复用器的下行端(60)与所述光探测器的光接收端相连;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 (20)用以接收所述光分路器的一个分光端输出的携带所有波长的信号,所述第一波分复用 器(200)用以将下行波长信号滤出并由第一波分复用器的下行端(30)输出至第二波分复用 器(210)的上行端口(40),同时将空闲波长信号由第一波分复用器的上行端(70)输出; 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210)的公共端(50)用以将所述下行波长信号输出,并接收来自以太 网交换机的公共端(80)的信号;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210)的下行端(60)用以将所述来 自以太网交换机的公共端(80)的信号传送至光探测器(R)中;所述以太网交换机(GES) 具有多个解复用端;光探测器的光发射端与光转发器的输入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波分复用结构的光纤宽带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光网络节点还包括多个以太光网络单元,所述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解复用端均与一个所述以 太光网络单元的公共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所述的基于波分复用结构的光纤宽带接入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光分路器为光纤耦合器或者波导型光分路器。
4.一种光网络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波分复用器(200)、第二波分复用器(210)、 光探测器(R)、光转发器(RSOA)、以太网交换机(GES),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20) 与一光分路器的一个分光端相连,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下行端(30)与所述第二波分复用 器的上行端(40)相连,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上行端(70)与所述光转发器(RSOA)的出 射端相连;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50)与以太网交换机的公共端(80)相连,所述 第二波分复用器的下行端(60)与所述光探测器的光接收端相连;所述第一波分复用器的公 共端(20)用以接收所述光分路器的一个分光端输出的携带所有波长的信号,所述第一波分 复用器(200)用以将下行波长信号滤出并由第一波分复用器的下行端(30)输出至第二波分 复用器(210)的上行端口(40),同时将空闲波长信号由第一波分复用器的上行端(70)输 出;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210)的公共端(50)用以将所述下行波长信号输出,并接收来自 以太网交换机的公共端(80)的信号;所述第二波分复用器(210)的下行端(60)用以将所 述来自以太网交换机的公共端(80)的信号传送至光探测器(R)中;光探测器的光发射端与 光转发器的输入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慧方通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慧方通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378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