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鳗鱼土池养殖的水质和藻相异位调控系统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173874.7 申请日: 2007-12-29
公开(公告)号: CN101468858A 公开(公告)日: 2009-07-01
发明(设计)人: 刘兴国;王鹏祥;杨箐;倪琦;吴凡;黄种持;周江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2F9/14 分类号: C02F9/14;C02F3/12;C02F3/10
代理公司: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代理人: 欧阳俊立
地址: 200092***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鳗鱼 养殖 水质 相异 调控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渔业水体净化的异位水处理方法,尤其是鳗鱼土池养殖的水质和藻相异位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土池养鳗在我国南方地区发展很快,与水泥池养鳗相比,土池养鳗具有投资少、管理简单、容易普及推广等优点。但土池养鳗也存在着耗水量大、水质不稳定、池塘藻相变化大、鳗鱼发病率高、以及药残等问题。据调查,我国南方地区的养鳗土池面积在5~20亩间,一般都是利用附近的水资源进行流水或补充新水的养殖方式,平时每10天~15天加注新水1次,夏、秋季每5天~7天1次,每次换水量为全池的10%左右。鳗鱼养殖需要较好的水质和稳定的藻相,主要的水质指标要求为:PH 7.0~8.5,溶解氧4~11mg/l,铵态氮<0.1mg/l,化学耗氧量10~15mg/l,主要藻类组成要求以绿藻类的衣藻、悬球藻和小球藻为优势藻。土池养鳗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补充水源水质难以得到保障,直接影响了鳗池的水质稳定和藻类组成群落的稳定,尤其在夏秋季节养鳗土塘的藻类组成(藻相)变化较快,常常会出现短时间的藻类大量繁殖与死亡,严重影响着鳗鱼的养殖安全和生产效益。近年来,我国鳗鱼土池养殖主要有土池生态养殖模式、地表渗透水养殖模式、深井精养养殖模式等,这些养殖模式一般都是采用改善原水水质,或通过在池塘周边种植水生植物并定期使用益生菌改善土池底质的办法,这些模式虽然对改善养殖环境有一定的效果,但对鳗池水环境的稳定性控制效果不大。还有一些养殖单位利用构建藻、贝生物滤池和生化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池塘鳗鱼养殖,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种方法处理效率较低,对于池塘内藻类的控制效果不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可以提高养殖水体的产量,如台湾的超集约室外循环水养殖日本鳗系统采用网目100um鼓式微滤机、沉浸式和滴滤式滤槽、溶氧锥、自动投饵机、水质监控系统、紫外杀菌等设备进行全封闭生产,产量可以达到40kg/m2以上,但系统复杂、投资较高、运行管理复杂,不适合池塘鳗鱼养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鳗池藻相不稳定、池塘循环水处理效率较低的缺陷和鳗鱼土池养殖的特点,提供一种能够处理一定量的水体的方法对鳗鱼土池内的藻类密度和有机物质含量进行控制,维持养鳗土池水质、藻相稳定、实现鳗鱼土池养殖健康、节水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微滤机、暗式生化池和由调节水池、潜水泵、上下水位控制器组成的自控输水系统,在鳗池中间部位安装取水管,鳗池的取水管汇集到一个窨井,由窨井自动调节各个鳗池的水位,其特征是窨井与微滤机通过带阀门的管线连接;微滤机固定在微滤机池上,并且进水口低于鳗池的水面0.75m以下,微滤机筛网支架上装液位控制器,当微滤机内因沉积物增多引起水位上升时,通过水位控制自冲洗泵对网筛进行冲洗,被冲洗的污染物通过排污管排出,微滤机滤过的水自流进入暗式生化池;暗式生化池为水泥砖结构,长×宽×高为16×3×1.8m3,内置聚烯烃类和聚酰胺为材料制成的立体弹性填料和微孔曝气系统的微孔管,填料丝条呈立体均匀排列辐射状态,以利于气水、生物膜得到充分混合交换,丝条直径0.4-0.5mm,丝条密度3300根/米;曝气系统选用涡轮式气泵通过布置在生化池底部的微孔管进行曝气增氧,气水比为0.7-1:1;暗式生化池顶部覆盖黑色塑胶布,防止生化池内藻类生长,经过暗式生化池的水自流进入自控输水系统的调节水池;调节水池为砼结构池,面积为8.5m2,池深为2.5m;上下水位控制器固定于调节水池的池壁上,上下水位控制器由互相隔离的浮球组体和继电器组体两部分组成,浮球受液位的变化,通过轴的传动,使两块互相隔离的磁钢相互排斥或吸合,从而带动继电器的触点动作,由控制箱实现泵的开、停和液位报警;鳗池排放水通过机械过滤、暗式生化分解、水量调节与处理回用环节,每小时水处理量为80~120m3,去除水中的藻类、悬浮物质和溶解有机物质,使鳗池中始终保持一定量的藻类和合理的养殖水质,保持鳗池养殖环境的稳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38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