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6518.0 | 申请日: | 200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8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蕾;王刚;马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G12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1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开关的显示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显示设备由显示屏、显示屏外框、底座及电源开关;其中,显示屏包括控制电路,电源开关设置于显示屏外框上,为显示屏的控制电路供电。电源开关均为手动开关,显示器的开启、关闭通过人工按电源开关来实现。如电视的显示器,通过按下电源开关开启显示器,即手动打开电视电源,再通过操作遥控器打开电视节目;打开计算机时,既要手动打开计算机主机,还要按下显示屏下方的电源开关开启显示器。同样,关闭电视显示器或计算机显示器时仍然要按下显示屏下方的电源开关,才能关闭显示器。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在办公场所应用的显示器由于其依靠手动开启和关闭,在办公人员忘记关闭或有紧急情况离开的时候,而来不及按下显示器电源开关时,导致显示器的电源在显示器不工作的情况下持续供电,大大浪费了电能,并且导致延长了显示器的无用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了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显示器,以自动开关显示器,以简化显示器操作,降低能耗,延长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包括显示屏及显示屏外框,其中,所述显示屏连接有人体感应开关,所述人体感应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屏的电源。
本方案通过人体感应开关自动控制显示器的开启和关闭,实现了显示设备的自动开关,大大简化了显示器操作,避免了人离开显示器时忘记关闭电源,造成电能的不必要浪费,大大节约了电能;也避免了在人体离开显示器时显示器仍然工作的问题,有效延长了显示器使用寿命。
人体感应开关可包括探头、开关电路系统,也可进一步包括开关设置系统,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人体感应开关的工作条件。
显示器还可包括选择开关以及手动电源开关,以进一步提高开关方式的灵活性。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显示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显示器实施例中显示器开关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显示器实施例中人体感应开关工作条件的设置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显示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器可为任何台式显示器设备,包括显示屏11、显示屏外框12、由探头131与开关电路系统132组成的人体感应开关。探头131,可以为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显示屏外框12上与显示屏11显示画面同侧的一面,即为显示器的正面,以便于检测是否有人在附近。开关电路系统132设置于显示屏中,与显示屏11的控制电路放置在一起。显示器的开关过程如图2所示,当人体在显示器前的距离和时间满足人体感应开关的开启条件时,人体感应开关启动显示器开始工作,当人体离开显示器的时间和距离满足人体感应开关的关闭条件时,显示器关闭。人体感应开关可设置初值为距离60cm以内,时间3秒或6秒启动,关闭的值与开启相同,或者距离不变,时间设为10分钟。假若显示器为计算机的显示器,且此时显示器处于关闭状态,当有人走近显示器60cm以内,探头131探测到人体热释红外信号,并转换为电流信号传给开关电路系统132,开关电路系统132对电流信号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后的电流信号判断显示屏11前是否有人,当该人在显示器前的时间超过3秒或6秒时,则开关电路系统132打开显示器的电源,开启显示器,这样无需用户手动显示器便可自动打开,大大简化了操作。假若显示器当前为开启状态,即用户正在使用,当用户走开后,探头131在一定时间内如3秒或6秒内探测不到人体热释红外信号,开关电路系统132也接收不到电流信号,则开关电路系统132关闭显示器电源,用户也无需手动操作显示器便能够自动关闭电源,这样,避免了用户忘记关闭显示器电源的情况下显示器仍处于供电状态的发生,从而大大节约了电能,降低了能耗,并且在不使用显示器的情况下及时关闭电源,避免了显示器进行无用工作,延长了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65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效能无公害农药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生物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