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TS-1分子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77408.6 | 申请日: | 200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4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林民;史春风;朱斌;舒兴田;慕旭宏;罗一斌;汪燮卿;汝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9/08 | 分类号: | C01B39/08;B01J29/89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景朝;庞立志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ts 分子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具有MFI结构的钛硅分子筛(TS-1)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钛硅分子筛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发的新型杂原子分子筛。目前已合成的有MFI型结构的TS-1,MEL型结构的TS-2,以及具有较大孔结构的TS-48等。其中,TS-1分子筛是骨架中含有过渡金属元素钛的具有ZSM-5结构的分子筛,具有优良的催化选择性氧化反应的性能、优良的稳定性和择形作用。TS-1分子筛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反应,可采用无污染的低浓度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从而简化氧化过程工艺和减少污染环境,具有传统氧化体系无可比拟的节能、经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TS-1的合成方法由意大利的Marco Taramasso等人于1981年首次公开(GB2071071A、USP 4410501)。该方法是先合成一种含有硅源、钛源、有机碱(RN+ )和/或碱性氧化物(Men/2O)的反应混合物,将此反应混合物在高压釜中于130~200℃水热晶化6~30天,然后分离、洗涤、干燥、焙烧而得产品。该方法合成的TS-1分子筛骨架钛含量低,存在较多非骨架钛。非骨架钛既可能堵塞孔道,又会催化分解过氧化氢,造成原材料浪费。
Thangaraj等人在1992年公开了一种能有效增加骨架中钛含量的合成TS-1分子筛的方法(Zeolites,1992,Vol.12:943),据称能将所述分子筛的Si/Ti比从39降到20。该方法做了三方面的改进:一是采用水解速度较慢的钛酸丁酯为钛源,二是将钛源溶解于无水异丙醇中,三是调整加料顺序,将钛源的异丙醇溶液加入到已水解的硅酯溶液中。
CN1167082A提出了一种TS-1分子筛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钛源溶于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水溶液中,并与固体硅胶小球混合均匀得到反应混合物,将该反应混合物在高压釜中于130~200℃水热晶化1~6天,然后按常规方法过滤、洗涤、干燥和焙烧。但未涉及TS-1分子筛的有效钛含量以及催化氧化活性。
CN1260241A、CN1245090A、CN1166562C等也对TS-1分子筛进行了各种 改性处理。
上述合成TS-1分子筛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进入分子筛骨架的有效钛含量较少,非骨架钛含量高;二是不易稳定地获得具有良好催化氧化活性的TS-1分子筛,所得TS-1分子筛的活性稳定性较差;三是制备的TS-1分子筛不易成型或成型后活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合成的TS-1分子筛中非骨架钛含量高、氧化活性差的缺点,提供一种新的合成钛硅分子筛(TS-1)的方法。
一种合成钛硅分子筛(TS-1)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硅胶颗粒、钛源、有机碱化合物的水溶液混合,于80~180℃水热处理3~96小时得到混合物a,其中各组分的用量使混合物中SiO2∶TiO2∶有机碱化合物∶水的摩尔比为1∶(0.001~0.5)∶(0.01~0.5)∶(5~100);
(2)将硅胶颗粒、钛源、有机碱化合物的水溶液混合,直至钛源水解完毕,得混合物b,其中SiO2∶TiO2∶有机碱化合物∶水的摩尔比为1∶(0.001~0.5)∶(0.001~0.80)∶(5~150);
(3)将步骤(1)所得的混合物a与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b混合,然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晶化反应并回收产物,其中混合物a的量占混合后总体积的10~80%。
本发明提供的TS-1分子筛的合成方法,所合成的分子筛中非骨架钛含量低,催化氧化活性和选择性高,并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稳定性。本发明方法,固体硅胶颗粒既作为TS-1分子筛的生长载体又作为硅源,可合成具有一定粒度(例如10~200目)的TS-1分子筛,不用后续成型即可用作催化剂,可克服传统TS-1分子筛难成型或者成型后活性下降的弊端。本发明方法晶化反应大部分在固液界面上进行,水和有机碱用量少,合成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A)为对比例1合成的TS-1分子筛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晶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74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