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磁场下金属材料高温处理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7552.X | 申请日: | 200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7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程军胜;王晖;王秋良;戴银明;黄天斌;宋守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2D27/02 | 分类号: | B22D27/02;C22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关玲;成金玉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磁场 金属材料 高温 处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复合磁场下金属材料高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金属材料凝固过程中,对金属熔体施加同轴同向的脉冲磁场和超导强磁场,控制晶粒尺寸和晶体取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磁场下金属材料高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金属锭(1)切割成规定尺寸的棒状;
2)将棒状金属锭(1)放置于加热炉体(2)炉腔中,升温至熔点以上,随后保温至金属锭(1)完全熔化;
3)控制加热炉体(2),使金属锭(1)熔体开始降温,同时或者分别开启脉冲磁体(3)和超导磁体(4),对熔体施加同轴同向的脉冲磁场和超导强磁场;
4)待金属锭(1)凝固后,关闭脉冲磁场和超导强磁场,得到晶粒尺寸细小和晶体取向一致的金属材料。
3.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磁场下金属材料高温处理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炉体(2)、脉冲磁体(3)、超导磁体(4)、水冷套(5)、下盖板(6)、上盖板(7)、热电偶(8)、上限位块(9)、下限位块(10)、加热控制系统(11)、脉冲磁体电源(12)、超导磁体电源(13)和循环冷水设备(14);加热炉体(2)内部的炉管由耐高温陶瓷管构成,高温加热炉丝缠绕在炉管外部,构成管状炉体;加热炉体(2)、脉冲磁体(3)和超导磁体(4)三者中心轴线重合,由内向外逐层嵌套;脉冲磁体(3)围绕在加热炉体(2)的外部,脉冲磁体(3)为螺管结构;超导磁体(4)套在脉冲磁体(3)的外部,超导磁体(4)采用螺管线圈结构;水冷套(5)为复杂圆筒状,套体的轴向纵截面呈“M”形,水冷套(5)安装位置在加热炉体(2)、脉冲磁体(3)和超导磁体(4)三者之间,使冷却水流将加热炉体(2)、脉冲磁体(3)和超导磁体(4)三者相互之间隔开;加热炉体(2)与水冷套(5)之间的间隙填充有保温棉;上盖板(7)和下盖板(6)分别位于装置的上、下端部,对整个装置部件进行定位固定;上限位块(9)位于上盖板(7)和加热炉体(2)之间;下限位块(10)位于下盖板(6)和加热炉体(2)之间;热电偶(8)穿入上限位块(9)的垂直盲孔内接近金属锭(1)处;在装置外部安装有加热控制系统(11)、脉冲磁体电源(12)、超导磁体电源(13)和循环冷却水设备(14);加热控制系统(11)通过导线分别与热电偶(8)和加热炉体(2)连接;脉冲磁体电源(12)通过导线与脉冲磁体(3)连接;超导磁体电源(13)通过导线与超导磁体(4)连接;循环冷水设备(14)通过水管分别与水冷套(5)的上、下两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磁场下金属材料高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冲磁体(3)的线圈材料为矩形截面的纯铜线;超导磁体(4)的超导线材为Nb-Ti合金材料;水冷套(5)的制作材料为无磁不锈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755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