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视觉反馈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7623.6 | 申请日: | 2007-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9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清杰;邓宏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2 | 分类号: | G05B13/02;G06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张利萍 |
地址: | 100081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神经网络 视觉 反馈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视觉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分两个阶段:
(一)离线准备阶段,包含以下步骤:
(1)控制机械手运动到工作区内的任意位置,拍摄图像并保存机器人当前的关节角数据;
(2)采用特征空间变换方法计算图像特征;
对于P幅q1×q2的灰度图像,每一幅图像可以表示成含N=q1×q2个元素的向量Ip,p=1,2,…,P;在离散的情况下,由于P是有限值,平均图像可按此公式计算:
U=A(e1′e2′ …eM′) (1)
于是一幅图像I∈RN,可以用一个向量表示为
其中向量y中包含M个元素,对应M个图像特征;
与几何特征相比,利用这种方法计算图像特征,优点是去相关性好,受噪声的影响小,在背景比较复杂时也适用;另外可以避免在目标上做人工标记,使算法适用于不同的被操作对象;
(3)将图像特征及关节角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也就是将数据变换到[-1,+1]之间,以避免计算机发生溢出;
(4)训练人工神经网络并保存结果数据;
本发明采用的人工神经网络,其隐层传递函数采用小波函数即ψ(t)=(1-t2)·exp(-t2/2);由于小波函数具有快速衰减性,使这种神经网络具有收敛速度快、易适应新数据的优点;
对于神经网络的N1个输入节点,信号分别是N1个图像特征的差:Δy1,Δy2,…ΔyN1(
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训练小波神经网络的权值等参数,算法公式为:
(二)在线控制阶段,包含以下步骤:
(1)拍摄图像并读取当前的关节角数据;
(2)按公式(2)计算当前的图像特征,并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
(3)判断当前的图像特征是否与期望的情况相同,如果相同则认为控制结束;如果不同则进入下一步;
(4)计算图像特征差的归一化值,将数据变换到[-1,+1]之间;
(5)根据公式(3)计算关节角的归一化期望值;
(6)利用
(7)把上一步得到的机器人关节角的偏移量作为机器人控制器的参考输入,输入给机器人控制器,由机器人控制器控制机器人运动;然后转到第(1)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762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