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光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彩色滤光片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7881.4 | 申请日: | 200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8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杨久霞;赵吉生;李琳;何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F7/004 | 分类号: | G03F7/004;G03F7/028;G03F7/031;G03F7/00;G03F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1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光 树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彩色 滤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光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和彩色滤光片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包含多种成分不同配比的感光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利用上述感光树脂组合物的彩色滤光片的制备方法,属于液晶显示器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彩色滤光片是液晶显示器实现彩色显示的关键部件,近年来彩色液晶显示器在市场上迅速普及,对显示器色彩显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色彩饱和度和透过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而,彩色滤光片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且趋于多样化。
在使用颜料分散法制取彩色滤光片的工艺过程中,比较关键的工序是获得色度学性能优良、存储稳定性好的感光树脂,但目前多数彩色滤光片使用的感光树脂,都是通过预聚合工序首先制得光固化树脂,然后再经光阻调制等后续工艺制得满足彩色滤光片性能要求的感光树脂组合物的,这使得感光树脂组合物在成膜过程中工艺周期较长,生产成本较高,且在制得的薄膜平整度不高,耐热、耐化学腐蚀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感光树脂组合物,以提高其色度学性能和存储稳定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感光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以提高其色度学性能和存储稳定性。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彩色滤光片的制备方法,以增强滤光片的耐热、耐化学腐蚀性,提高薄膜平整度,减短工艺周期。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感光树脂组合物,具体包括:
颜料,重量百分比为4%~15%;
分散剂,重量百分比为1%~15%;
低聚物,重量百分比为7%~22%;
单体,重量百分比为7%~22%;
起始剂,重量百分比为0.2%~2%;
溶剂,重量百分比为40%~80%;
光引发剂,重量百分比为0.01%~1.5%;
添加剂,重量百分比为0.01%~3%。
上述感光树脂组合物,包含不同配比的多种成分,较好地提高了该感光树脂的色度学性能和存储稳定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感光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将重量百分比为1%~15%的分散剂加入到重量百分比为40%~80%的溶剂中,充分混合溶解形成分散剂溶液,再将重量百分比为4%~15%的颜料加入到分散剂溶液中进行分散、研磨,制得粒度分布在100nm以下的颜料分散体;
将重量百分比为7%~22%的低聚物、重量百分比为7%~22%的单体、重量百分比为0.2%~2%的起始剂、重量百分比为0.01%~1.5%的光引发剂以及重量百分比为0.01%~3%的添加剂混合,在常温下混合、搅拌均匀,形成光阻组合物;
将所述颜料分散体和光阻组合物混合均匀并溶解,形成感光树脂组合物。
上述感光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包含不同配比的多种成分混合在一起制成感光树脂,较好地提高了该感光树脂的色度学性能和存储稳定性。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一种彩色滤光片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将第一感光树脂组合物涂布在玻璃基板上;
将涂布后的玻璃基板进行烘烤后直接曝光;
将曝光后的玻璃基板显影和烘烤,形成第一着色感光树脂层;
重复上述步骤,形成第二着色感光树脂层、第三着色感光树脂层。
上述彩色滤光片的制备方法,增强了滤光片的耐热、耐化学腐蚀性,提高了薄膜的平整度,同时,由于节省了预聚合工序,减短了工艺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感光树脂组合物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彩色滤光片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感光树脂组合物包括:
颜料,重量百分比为4%~15%;分散剂,重量百分比为1%~15%;低聚物,重量百分比为7%~22%;单体,重量百分比为7%~22%;起始剂,重量百分比为0.2%~2%;溶剂,重量百分比为40%~80%;光引发剂,重量百分比为0.01%~1.5%;添加剂,重量百分比为0.0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78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