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红外线陶瓷平板发热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7906.0 | 申请日: | 200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2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允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允元 |
主分类号: | H05B3/30 | 分类号: | H05B3/30;H05B3/18;H05B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桂玲;李富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陶瓷 平板 发热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红外线陶瓷平板发热模块,特别涉及一种在陶瓷平板上涂覆远红外线发热薄膜、涂覆银胶导电极、涂覆第一绝缘层、涂覆感温涂料、涂覆感温涂料银胶导电输出接点、涂覆第二绝缘层,构成的远红外线陶瓷平板发热模块,该模块被广泛应用在取暖器、平板烧烤炉(BBQ Grill)及洁净式电炉等产品。
背景技术
取暖器在温带及寒带地区是一项极普及的产品,近代新式建筑已经成为一标准配备,但已知的产品大约可分为:叶片式取暖器,利用热水或热媒油内循环加热叶片,叶片再对空气加热后形成对流增温,该产品能源效率低且需要较长的增温时间;石英管式取暖器,将镍铬丝置于石英管内,利用炙热的红光加热,属于可见光热辐射,该产品能源效率低且炙热的红光往往令人口干舌燥,长时间照射,使用者皮肤会被晒黑甚至于灼伤,且高热石英管遇水有爆裂的危险;燃烧式煤油取暖,利用煤油燃烧发热取暖,该产品在煤油燃烧时会耗氧,若燃烧不完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中毒:正温度系数(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陶瓷送风式取暖器,利用热风循环加热,遇水有爆裂的危险性,且该产品之发热体正温度系数陶瓷基材为氧化铅,制造时有铅污染的可能,并不合乎现代环保的规范。
平板烧烤炉(BBQ Grill)已是欧、美、日家庭常见的家用产品,目前的技术大都是在铝浇铸平板内埋入镍铬丝发热管,与食物接触面再以特氟龙涂覆以达到防沾粘效果,该产品的食物烹调时水分流失较多,口感差。
洁净式电炉是以微晶玻璃(亦是陶瓷的一种)当加热面板,发热方式是以高功率卤素灯管为热源,属于间接式热传导及可见光热辐射。
近十年来因为上述产品的缺点,以及健康、环保、节能的诉求,新一代远红外线纳米发热薄膜及碳素发热厚膜技术陆续被发展出来,然而在实际应用领域,由于涂覆的载体需要是高耐热及绝缘的陶瓷类基材,制作成的产品往往受外力冲击而破裂,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加热快、安全且兼具健康、环保的远红外线陶瓷平板发热模块,可广泛被应用在上述产品,将是本发明所积极探讨的题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远红外线陶瓷平板发热模块,尤指一种不至于因外力冲击破损而产生触电危险的远红外线陶瓷平板发热模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远红外线陶瓷平板发热模块,包括:发热陶瓷平板、整合配电端子台、金属板以及金属框架;
所述发热陶瓷平板包括陶瓷平板,在陶瓷平板表面涂覆有发热薄膜,在发热薄膜的上、下两侧涂覆连接有银胶导电极,籍由供电于所述银胶导电极使所述发热薄膜获得能量从而使所述陶瓷板发热,在发热薄膜和银胶导电极上涂覆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表面露出的银胶导电极构成发热薄膜的电源接点;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涂覆具有断开点的多边线形感温涂料层构成温度感温器,在感温涂料层断开点的两端涂覆连接银胶导电极构成发热陶瓷平板的平均温度感温器接点,当发热陶瓷平板发热时,一个电子回路计算所述温度感温器接点的阻抗变化,以调整输入功率,并控制发热陶瓷平板的发热温度;
所述整合配电端子台上设有输入接点端子和输出接点端子,输入接点端子和输出接点端子分别连接发热薄膜的电源接点和平均温度感温器接点;所述整合配电端子台固定在金属板上,
所述金属框架围绕金属板和发热陶瓷平板外边沿设置,并将发热陶瓷平板固定在金属板上。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远红外线陶瓷平板发热模块采用金属框架和金属板固定和保护发热陶瓷平板,不至于因外力冲击破损而产生触电危险;该模块利用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远红外线为热源,应用在取暖时,可提供使用者舒适的温暖环境;应用在平板烧烤炉具时,使食物更加美味;应用在洁净式电炉时,使能源效率更高。
2.本发明结构简单,整体性好,利用本发明远红外线陶瓷平板发热模块,产品设计人员可以轻易设计出兼具实用、节能及安全的远红外线发热产品。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一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远红外线陶瓷平板发热模块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发热陶瓷平板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一种远红外线陶瓷平板发热模块,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允元,未经朱允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79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