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维码的应用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78883.5 | 申请日: | 200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7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健;王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6K17/00;G06F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立明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码 应用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维码的应用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融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新兴技术。人们通常所看到的印刷在商品包装上的条码是一维条码,由于受信息容量的限制,一维条码只是对商品进行标识,而不对商品进行描述。因此,一维条码的使用,需要依赖数据库的存在。在没有数据库和不方便联网的地方,一维条码的使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另外,一维条码几乎不可能表示汉字信息,这在有汉字的场合,一维条码显得十分不便,且效率很低。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用条码在有限的几何空间内表示更多的信息,从而满足千变万化的信息的需要。二维条码正是为了解决一维条码无法解决的问题而诞生的。二维条码具有高密度、大容量等特点,所以可以用它来表示数据文件(包括汉字文件)、图片等。二维条码是对各种证件及卡片等大容量、高可靠信息进行存储、携带并自动识读的最理想的方法。
根据实现原理、结构形状的差异,可将二维条码分为行排式和矩阵式两类。
行排式二维条码的编码原理是建立在一维条码基础上,按需要堆积成两行或多行的码制。它在编码设计、校验原理、识读方式等方面继承了一维条码的特点,其识读设备条码印刷与一维条码兼容。但由于行数的增加,行的鉴别、译码算法与软件不完全与一维条码相同。有代表性的行排式二维条码包括:PDF417、Code49、Code16K等。
矩阵式二维条码以矩阵的形式组成。在矩阵相应元素的位置上用点(方点、圆点或其他形状的点)的出现表示二进制“1”,点的不出现表示二进制的“0”,点的排列组合确定了矩阵所代表的意义。矩阵码是建立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组合编码原理等基础上的一种新型图形符号自动识读处理码制。具有代表性的矩阵码包括:QR Code、Data Matrix、Code one、Maxicode等。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与磁卡、IC卡等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RFID系统的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之间无须物理接触就可完成识别,因此它可实现多目标识别和运动目标识别,可在更广泛的场合中应用。典型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以及数据交换、管理系统等组成。电子标签也称射频卡,它具有智能读写及加密通信的能力。读写器由无线收发模块、天线、控制模块及接口电路等组成。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通信)技术是由RFID技术和互联技术的融合演变而来。NFC在一个芯片上融合了非接触式读卡器、非接触卡和点对点的功能,在数厘米距离之内的13.56MHz频率范围内工作,运行数据速率为106kbps和212kbps。专门的NFC设备可获得424kbps甚至更高的传输速率。
NFC设备既能在有源模式或无源模式下工作,从而实现在非接触式智能卡、RF(radio frequency,射频)应答器等无源设备间进行通信。NFC技术能轻松地实现从手机号码到电子交易一类的信息传输。NFC技术可以满足任意两个无线设备间的信息交换、内容访问、服务交换,只要该任意两个设备靠近而不需要线缆接插,从而将该任意两个无线设备间的通信距离大大缩短。
移动支付是用手持设备作为一个新的终端进行交易的支付方法。移动支付系统依交易金额大小可分为宏支付和微支付,依地理位置可化为远程支付和近距离支付(本地支付)。移动支付可采用的典型技术有:短消息、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RFID、NFC等。使用MPTP(Micro Payment Transfer Protocol,小额支付传输协议)、Payword(离线支付系统)等移动支付协议。图1为基于Payword协议的一个移动支付的典型处理流程示意图。
目前,流媒体点播主要是由用户通过终端浏览网页后手动选择、触发操作流程,完成业务处理。
现有技术中一种基于二维码终端识读业务的方法为:将相关信息编码产生二维码符号后,首先利用终端的拍照功能获取二维码符号,然后通过终端中的解码软件完成二维码符号的解码,最后通过应用软件对二维码内含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为终端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上述方法为终端用户提供了一种快速获取信息的途径,该方法的应用场景包括:
1、名片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88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