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纵连式框架轨道板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79298.7 | 申请日: | 200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4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徐安华;王智勇;秦瑞谦;白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26 | 分类号: | B28B7/26;B28B7/10;B28B7/02;B28B1/087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芸;吴彦峰 |
地址: | 100055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连式 框架 轨道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作铁路无碴轨道轨道板的模具。
背景技术
无碴轨道是以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等取代散粒道碴道床而组成的轨道结构型式。它具有良好的轨道稳定性、平顺性、耐久性;其结构高度低、自重轻,可减小桥梁二期恒载和降低隧道净空;道床整洁美观,可消除列车运行时的道碴飞溅和粉化;轨道变形缓慢,不仅可显著减少轨道养护维修工作量,更为重要的是可减少施工“天窗”的需求,对通车后的运输组织极为有利。基于此,无碴轨道成为世界各国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的首选,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在近年来修建的高速铁路基本采用无碴轨道。我国目前仍然以有碴轨道为主型轨道,正在对无碴轨道技术进行研究,但是由于中国轨道电路传输制式,即电信号通过轨道传输,这就要求铺设于钢轨下的轨道板具有良好的绝缘功能。当然,无碴轨道对于铺设于轨下的轨道板的性能要求非常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实践的需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作无碴轨道的纵连式框架轨道板的模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纵连式框架轨道板模具,包括底模和可拆卸连接在底模前后两端的侧模,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底模左右两端的端模,侧模和端模之间可拆卸连接,并且底模、侧模和端模围成的形状与轨道板的外部形状相匹配;其中,底模上且位于轨道板承轨部位两侧的相应位置处对称设有若干螺栓安装孔,所述端模上对称设有内凹的内凹块,内凹块与纵连式预应力轨道板端面的缺口相适配;所述底模上中部位置设有使得轨道板中部成框架结构的内模总成,该内模总成由四块呈L型的内模相对应连接而成,内模分别与底模固连;L型内模的短边固连有铰接板,长边端面采用便于脱模的斜面连接板;其中,每两个内模的短边通过转动销穿过铰接板连接形成内模总成的框架短边,相邻内模的长边通过对应设置的斜面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形成内模总成的框架长边,两相对的框架长边上连接有脱模拉杆,内模内侧通过压紧装置与底模固连。
所述脱模拉杆包括位于两端的与内模连接的拉杆和位于中部的将拉杆连接的连接杆,其中,拉杆一端外圆周为外螺纹结构,连接杆中部呈管状结构,连接杆两端焊接带有旋向相反的内螺纹的端头,端头的内螺纹与拉杆一端螺纹相适配。
所述内模内侧设有筋板。
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内模下端的压板和位于压板和底模之间的垫块。
所述底模与侧模的连接处、底模与端模的连接处、以及端模与侧模的连接处通过螺栓连接。便于安装与拆卸。
所述底模外侧设有若干螺旋拖端装置,其中,底模外侧左右两端的螺旋拖端装置的丝杆与端模连接,底模外侧前后两端的螺旋拖端装置的丝杆与侧模连接。所述螺旋拖端装置包括装有丝杆的拖架和装有斜铁的支撑拖架。螺旋拖端装置是用来脱模的,在轨道板浇筑成型后,通过该装置将端模与侧模退出底模。
所述侧模或端模外侧设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块、双头螺柱和螺母,其中,双头螺柱一端连接压紧块,另一端连接侧模或端模。
所述侧模或端模上安装有吊环螺栓。便于侧模或端模的安装和搬运。
所述侧模上起吊螺母固定螺栓。在浇筑轨道板时,该螺栓上套装上起吊螺母,即可将起吊螺母安装于轨道板的侧面。
所述内凹块内设有用于连接钢筋的连接管。
所述底模由两个半模并排组成。便于材料利用和模板运输。
所述底模与侧模或端模的连接面间设有密封槽。以防止轨道板浇筑时混凝土的泄漏。
所述底模底面安装有支腿。支腿作用之一是便于调整,以满足底模上表面的找平,支腿作用之一是将底模支离底面一定距离,便于在底模下表面安装器件。所述底模底面安装有震动器。以满足轨道板浇筑时的内部结构的均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满足无碴轨道的纵连式框架轨道板制作成型的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图1中底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侧视图;
图7是图4的仰视图;
图4(a)是图4中底模的半模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侧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侧模的左视图;
图10是图8侧模的俯视图;
图11是图8侧模的K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1中端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8端模的左视图;
图14是图8端模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中螺旋拖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螺旋拖端装置的右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92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网络处理器的流量整形实现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离心机转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