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待机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9356.6 | 申请日: | 200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9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谢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264006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待机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双待机手机,特别是一种由活动连接结构接合两个完全独立的手机而构成的双待机手机。
背景技术
由于手机用户数量的激增,导致了手机通信网络系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这最终的结果将导致手机在通信时很容易出现类似于掉线、串音、话音质量不好、难以上网等故障现象。为了解决上面的故障现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手机运营商和生产商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并不断采取相关措施来进一步扩容手机网络系统,提高手机通信时的语音质量,于是不少手机生产商在成熟的GSM网络(G网)基础之上,又推出了同时支持GSM网络和CDMA(C网)网络的手机,由于这种双模手机的出现,使基于GSM、CDMA的手机由梦想变为现实。使用GSM/CDMA双模手机,用户可以在GSM与CDMA之间自由切换,可以有效地避免以往掉话,通话难和音质差等问题,较以前只使用GSM网的通话更加方便。图1为上述双模手机示意图。
然而上述双模手机自从推出以来就受到了一个技术瓶颈的限制:虽然双模手机支持GSM/CDMA两个网络,但只能实现一个号码在线,另一个号码只能处于关闭状态。或者利用呼叫转移来实现电话转移,从而导致很多重要的电话和信息的遗漏。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一些厂商研制出了能使CDMA和GSM两个号码同时处于待机状态的双待机手机,用户可使用其中任何一个号码拨打和接听电话,收发短信。使用GSM/CDMA双待机手机,用户可以同时使用GSM与CDMA两个网络,这样较以前只使用一个网络的通话更加方便,掉话现象将大大减少,打进打出将更加自由。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中包含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色彩显得更为重要。目前的双待机手机并不能满足用户对多功能,个性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待机手机,所述的双待机手机包括完全独立的第一手机及第二手机,所述的第一手机及第二手机由活动连接结构接合构成所述的双待机手机。
所述的第一手机和所述的第二手机可为两个G网手机,或两个C网手机,或一个G网手机和一个C网手机,所述的连接结构可为滑轨结构或卡锁结构。所述的滑轨结构包括滑肋及滑道,分别安设于所述的第一手机和所述的第二手机,将所述的滑肋滑入所述的滑道,所述的第一手机及所述的第二手机接合成所述的双待机手机。所述的卡锁结构包括一锁槽及一锁销,分别安设于所述的第一手机和所述的第二手机,将所述的锁销插入所述的锁槽,旋转至一角度,所述的第一手机及所述的第二手机即接合成所述的双待机手机。所述的双待机手机还可包括限位结构,所述的限位结构可为一限位卡结构,包括卡锁及卡槽分别安设于所述的第一及第二手机的接合面,所述的卡锁及卡槽利用所述的接合面的弹性形变卡合或分离。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双待机手机将双待机手机的长处更大的发扬,改变市场上的双待机手机不能拆分开使用的弊病,便于用户更方便更随意的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双模机手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手机及第二手机的结构图;
图3A为本发明一种具有滑肋的手机的示意图;
图3B为图3A沿直线A-A’所切得的截面图;
图4A为本发明一种具有滑道的手机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沿直线B-B’所切得的截面图;
图5A为本发明一种具有滑肋的手机的示意图;
图5B为图5A沿直线C-C’所切得的截面图;
图6A为本发明一种具有滑道的手机的示意图;
图6B为图6A沿直线D-D’所切得的截面图;
图7A为截取的所述的第一(第二)手机上包括锁销的部分的示意图;
图7B为图7A沿直线E-E’所切得的剖面图;
图8A为截取的所述的第二(第一)手机上包括锁槽的部分的示意图;
图8B为图8A沿直线F-F’到直线G-G’所切得的剖面图;
图9A为截取的所述的第一(第二)手机上包括卡片的部分的示意图;
图9B为图9A中沿直线H-H’切得的剖面图;
图10A为截取的所述的第二(第一)手机上包括卡槽的部分的示意图;
图10B为图10A沿直线I-I’所切得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93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