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垫移动气袋升降吊挂列车维修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9414.5 | 申请日: | 200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6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泉洞;李越秀;崔裕波;高全;杨家桂;覃辛华;李越峰;林明琼;王崇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泉洞;李越秀 |
主分类号: | B66F19/00 | 分类号: | B66F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0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垫 移动 气袋 升降 吊挂 列车 维修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吊挂列车维修停车库的车辆维修设备,尤其是气垫移动气袋升降吊挂列车维修设备。
背景技术
吊挂列车维修设备主要用于吊挂列车维修停车库内车辆的维修和转运。现有列车的转运采用架空电动有轨移动设备。架空电动有轨移动设备装有列车行走轨段,通过平移和固定停车轨段对接,进行列车转运。由于列车和电动有轨移动设备惯性大,再加吊挂列车横向移动时不可避免的摇摆,难以保证平移轨段和固定停车轨段的准确对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吊挂列车维修设备的不足,本发明提供气垫移动气袋升降吊挂列车维修设备,较好地满足了吊挂列车出入车库和维修中列车轨段对接、列车在轨段间的转运、列车车厢与转向架的摘挂工艺要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垫移动气袋升降吊挂列车维修设备由气垫移动维修转运跨车和气垫移动气袋升降维修平台组成。这两种设备都是在地面运行的,其运行机构是气垫盘。气垫运行具有阻力系数小,转弯半径为零和运行平稳等特点,人工推动简化了设备,便于平移轨段和固定停车轨段的准确对接,提高了可靠性。
本发明的气垫移动维修转运跨车采用劈腿跨车结构,在其门架上部固定列车轨段,吊挂列车在跨中运行。在跨车底部脚梁下设置气垫盘和支座。跨车的行走机构是气垫盘,用以悬浮和移动跨车及其载荷。支座用以在气垫盘不工作时支乘跨车及其载荷。
本发明利用气垫移动维修转运跨车的对轨定位楔和固定停车轨段的对轨定位楔槽实现移动轨段和固定停车轨段的对接定位。
本发明的气垫移动维修转运跨车用齿条传动推拉机构拉入和推出吊挂列车:吊挂列车的拉入和推出由推拉小车完成;推拉小车由齿条传动在吊挂列车的轨道上运行,齿条沿列车轨段底部铺设,齿轮由传动装置驱动;推拉小车利用固定推爪和活动推爪与吊挂列车挂钩挂接,实现吊挂列车的拉入和推出。
本发明的气垫移动维修转运跨车四面的限位缓冲块用以保护气垫盘不被碰撞。
本发明的气垫移动气袋升降维修平台采用气袋升降装置,用柔软包容性的起重气袋托住车厢底面进行升降,实现列车车厢与转向架的摘挂。
本发明的气垫移动气袋升降维修平台采用气袋升降装置,在平台机架底部设置气垫盘和支座。平台的行走机构是气垫盘,用以悬浮和移动平台及其载荷。支座用以在气垫盘不工作时支乘平台及其载荷。
平台由人工推动,将车厢从跨车上的列车转向架下移出和推入,进行列车车厢与转向架的摘挂和维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气垫运行省力、灵活和平稳,人工推动简化设备,提高可靠性;跨车结构便于列车轨段的准确对接和列车在轨段间的转运;拥有柔软包容性的起重气袋适合托住车厢底面进行升降,实现列车车厢与转向架的摘挂;设备简单,造价低。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所示气垫移动气袋升降吊挂列车维修设备布置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01—气垫移动气袋升降维修平台;
102—气垫盘;
103a—进行车轮脱轨和穿轨状态的吊挂列车气垫移动维修转运跨车;
103b—旋转状态的气垫移动维修转运跨车;
103c—拉入吊挂列车状态的气垫移动维修转运跨车;
103d—平移状态的气垫移动维修转运跨车;
103e—推出吊挂列车状态的气垫移动维修转运跨车;
104—单轨电动葫芦;
105—对轨定位楔槽;
106—固定停车轨段;
107—吊挂列车;
108—出入库停车轨段;
109—对轨定位楔。
图2为本发明所示气垫移动维修转运跨车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201—气垫盘;
202—支座;
203—跨车机架;
204—脚梁;
205—门架;
206—列车轨段;
207—吊挂列车;
208—限位缓冲块;
209—气垫移动气袋升降维修平台(101);
210—传动装置;
211—列车车轮;
212—齿条;
213—齿轮;
214—列车转向架;
215—列车车厢;
216—对轨定位楔(109);
217—固定推爪;
218—推拉小车;
219—限位挡;
220—吊挂列车挂钩;
221—活动推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泉洞;李越秀,未经李泉洞;李越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94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