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煅后无烟煤制作铝用炭阳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79628.2 | 申请日: | 2007-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5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旺兴;刘风琴;罗英涛;苏自伟;罗钟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12 | 分类号: | C25C3/12;C04B35/532;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100082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无烟煤 制作 铝用炭 阳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煅后无烟煤制作铝用炭阳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铝电解用炭阳极是由煅后石油焦和煤沥青经过混捏、成型和高温焙烧而成。石油焦作为铝用炭阳极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生产一吨炭阳极约需要石油焦一吨左右。随着铝工业的快速发展,铝用优质石油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在石油焦产量中,只有约一半可以用来生产铝用阳极,其余的焦只能用作燃料,适用于铝用阳极的石油焦资源日益偏紧,而且可供铝用的石油焦资源也持续紧张。
然而随着我国原油消耗中进口油的比重越来越大(进口原油中大多硫和钒含量偏高,所得石油焦基本难以达到炭阳极的要求),以及炼油新工艺的应用,优质石油焦的供应量有下降的趋势。这将会造成铝用优质石油焦供应的日益紧张。
中国是世界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居世界前列,其中无烟煤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且地区分布广泛,在全国有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不同程度地存有无烟煤资源。
中国不仅无烟煤资源多,产量大,而且还有不少灰份很低的无烟煤。如某些矿区的无烟煤中灰份可低至3%以下。我国部分无烟煤硫分含量很低,部分矿区无烟煤的硫分在0.5%以下。这些优质无烟煤目前主要作为燃料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铝用优质石油焦的供应紧张的局面、充分利用我国无烟煤资源的利用煅后无烟煤制作铝用炭阳极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煅后无烟煤制作铝用炭阳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铝用炭阳极是采用煅后无烟煤、煅后石油焦为骨料,与粘结剂混捏制作的。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煅后无烟煤制作铝用炭阳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煅后无烟煤是灰份小于5%的低灰无烟煤。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煅后无烟煤制作铝用炭阳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料中,煅后无烟煤占骨料总重量的10%~30%,其余骨料是煅后石油焦。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煅后无烟煤制作铝用炭阳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捏时粘结剂的重量为糊料总重的15%~17%。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煅后无烟煤制作铝用炭阳极的方法,用低灰的煅后无烟煤代替石油焦制作铝用炭阳极,拓宽了铝用炭阳极资源选择范围,可以降低炭阳极的制作成本,也为我国的优质无烟煤资源从燃料向原材料转化提供了一条途径,提高了优质无烟煤资源的附加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利用煅后无烟煤制作铝用炭阳极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煅后无烟煤、煅后石油焦为骨料,与粘结剂混捏制作的。所述煅后无烟煤是灰份小于5%的低灰无烟煤;所述的骨料中,煅后无烟煤占骨料总重量的10%~30%,其余骨料是煅后石油焦;所述的与粘结剂混捏制作过程,在混捏时粘结剂的重量为总配料重量的15%~17%。
制作铝用炭阳极时,市购煅后无烟煤,灰份含量小于5.0%,破碎的粒度与所使用的煅后石油焦粒度相同,按比例与煅后石油焦一起进行混捏、成型和焙烧,按照炭阳极的常规生产工艺进行,制得铝用炭阳极。
实施例1
灰份为1.64%的煅后无烟煤,破碎的粒度与所使用的煅后石油焦粒度相同,与煅后石油焦按重量比30∶70的比例混合均匀,加入沥青进行混捏、成型。混捏时煤沥青用量为15%(占糊料总量的百分比,下同),焙烧终温为1050℃,其余按照炭阳极的常规生产工艺进行,所制得的炭阳极产品:体积密度1.54g/cm3、真密度1.97g/cm3、电阻率62μΩm,抗压强度35.8MPa、CO2反应性残留率83.4%。
实施例2
灰份为2.83%的煅后无烟煤,破碎的粒度与所使用的煅后石油焦粒度相同,与煅后石油焦按重量比15∶85的比例混合均匀,加入沥青进行混捏、成型。混捏时混捏时煤沥青用量为16%,焙烧终温为1000℃,其余按照炭阳极的常规生产工艺进行,所制得的炭阳极产品:体积密度1.55g/cm3、真密度2.01g/cm3、电阻率63μΩm,抗压强度33.2MPa、CO2反应性残留率79.7%。
实施例3
灰份为5%的煅后无烟煤,破碎的粒度与所使用的煅后石油焦粒度相同,与煅后石油焦按重比10∶90的比例混合均匀,加入沥青进行混捏、成型。混捏时混捏时煤沥青用量为16.5%,焙烧终温为1100℃,其余按照炭阳极的常规生产工艺进行,所制得的炭阳极产品:体积密度1.55g/cm3、真密度2.03g/cm3、电阻率56μΩm,抗压强度36.6MPa、CO2反应性残留率8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96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