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线用钢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0597.2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1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赵全卿;郭桐;李杰;宋向前;刘生;宁康康;邓东升;罗君高;任军奎;何广霞;李欢欢;车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14 | 分类号: | C22C38/14;C21D8/02;B21B3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 浩 |
地址: | 4625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线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线用钢板,尤其涉及一种X70管线用钢板,同时,还涉及一种该钢板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天然气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世界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管道输送油气是一种经济安全和不间断的大规模运输方式,这样以仅要求管线钢具有高强度、可焊性,而且要求应有良好的韧性、抗疲劳断裂和耐腐蚀性能,同时对钢管质量也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对冶炼、轧制、制管和管道建设工艺技术和装备能力都是巨大的考验。我国已探明的油、气储量往往分布在崎岖、偏远的地区,这些地方往往是寒冷或地质不稳定的地方,这样就给管线用材料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在“西气东输”这项工程上。输送高压、高密度介质的管线钢对钢的纯净度要求很高,合金元素的添加量受到限制,因此研究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有良好的焊接性和耐蚀性的由合适的成份和合理的工艺制度生产的管线钢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焊接性和耐蚀性以及高强度、高韧性匹配的管线用钢。
同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该管线用钢的生产方法,以使焊接性能良好,以满足不同现场施工工艺条件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了一种管线用钢,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化学成分组成为:C≤0.06%,Si≤0.23%,Mn 1.50%—1.60%,P≤0.014%,S≤0.008%,Ni 0.15—0.25%,MO 0.18—0.25%,V 0.025—0.035%,Nb 0.040—0.050%,Ti 0.15—0.25%,Al 0.020—0.06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更优选的,具体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化学成分组成为:C 0.03—0.06%,Si≤0.23%,Mn 1.50%—1.56%,P≤0.014%,S≤0.008%,Ni 0.15—0.19%,MO 0.18—0.22%,V 0.025—0.027%,Nb 0.040—0.047%,Ti 0.15—0.21%,Al 0.020—0.06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同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采用了一种管线用钢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加热工艺:将含有以上化学成份的钢坯实现温送、温清、温装,采用低速烧钢,温度在1000℃以下,升温速度≤120℃/h,最高加热温度1240℃,保温时间≥3.5小时,均热段在炉时间≥60min;
(2)轧制工艺:采用II型控轧工艺,第一阶段为奥氏体再结晶阶段,加热温度为950—1150℃;第二阶段为奥氏体非再结晶阶段,II阶段开轧温度应控制在≤950℃,终轧温度为780℃—810℃时,奥氏体向针状铁素体的转变温度为500—540℃;
(3)水冷工艺:经轧制后的钢板进行在线冷却,返红终冷温度500—540℃。
所述的步骤(2)中第一阶段大多数道次压下量为8~25%,累计压下率≥70%。
所述的步骤(2)中第二阶段中的晾钢厚度为成品厚度的3—4倍。
所述的步骤(2)中第二阶段压下率应尽量大,累计压下率≥50%。
所述的步骤(3)中的返红温度控制在520℃,冷却速度为10—2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05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度耐磨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包装盒片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