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监控装置及其监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0769.6 | 申请日: | 200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8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朱少康;郑成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4 | 分类号: | G06F11/3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控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监控装置,特别是一种可监控计算机装置的状态与进行回复处理的监控装置及其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的计算机系统在执行开机程序时,都会利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Output System,BIOS)程序代码执行开机自我检查(Power OnSelf Test,POST),以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基本的检测。但为了节省开机的时间,POST阶段通常仅仅做简单的测试,使得计算机系统中可能发生异常状况但开机自我检查阶段没有实时检查出来。一般计算机系统开机时若发生故障,计算机系统并无回复功能,使得计算机当机在某一个画面或者无法开机。当计算机系统发生异常状况时,一般使用者只能依靠经验来解决。例如:使用者可能进行重机开机动作、或者重置系统等。
此外,开机程序发生问题时,计算机系统通常会通过屏幕显示错误信息或是通过扬声器发出警示音以提示使用者,但若故障发生时机点早于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程序代码启动屏幕或扬声器功能之前,则使用者就无从得知故障发生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监控装置及其监控方法,以监控并修复计算机装置的异常状况。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监控装置。监控装置安装于计算机装置的主机板上,用来监控计算机装置的操作。监控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第一非易失性存储单元、第二非易失性存储单元、开关模块及警示装置。控制单元与主机板上的一输入输出控制器电性连接。当计算机装置有异常状况时,控制单元可写入错误码至第一非易失性存储单元,并控制计算机装置执行与该错误码相对应的回复处理。第二非易失性存储单元用以储存一备援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程序代码。开关模块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使用者可通过开关模块控制控制单元进行一中断程序,以中断计算机装置的任一处理流程。警示装置用以显示错误码或者发出与该错误码相对应的警示音。
本发明监控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在计算机装置加载操作系统前,判断计算机装置是否发生异常状况;若是,则接收监测码;根据异常状况以储存错误码;判断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程序代码是否损毁;若是,则执行备援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程序代码;显示错误码或发出与错误码相对应的警示音;以及进行与错误码相对应的回复处理。
本发明监控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当计算机装置加载该操作系统后,发出中断程序以进行系统监控;显示计算机装置的至少一系统信息;判断计算机装置是否有异常状况;若是,则根据异常状况以储存错误码;显示错误码或发出与错误码相对应的警示音;以及进行与错误码相对应的回复处理。
通过本发明的监控装置及监控方法,即可于计算机装置在加载作业流程的前或的后都可执行监测,并于异常状况发生时进行与错误码相对应的回复处理。若是监控装置无法处理计算机装置的异常状况,使用者或是维修人员可在日后经由读取第一非易失性存储单元中的错误码得知发生异常状况的原因,并进行修复。此外,通过本发明的监控装置及监控方法,计算机装置不需要额外的软件或常驻程序,因此可节省系统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计算机装置及其监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监控装置执行监控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监控装置执行监控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考图1关于本发明的计算机装置与其监控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计算机装置50包括主机板51。主机板51上设置一监控装置10,用来监控计算机装置50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监控装置10可实施成一小卡或者实施成一个模块而可以选择性地组设在主机板51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计算机装置50可为一桌上型计算机,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任何其它装置(例如可携式计算机)只要包含如图1所示的结构,都属于本发明的计算机装置50的范畴。
如图1所示,主机板51还包括与监控装置10电性连接的输入输出控制器(I/O Controller)511。在本实施例中,输入输出控制器511可为主机板51的南桥芯片,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07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