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穿半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80944.1 | 申请日: | 200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9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朱正仁;杨咏舜;吴炳升;吴震乙;纪佳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9G3/20;G02F1/133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英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穿半反 液晶 显示装置 及其 驱动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控制方法,并且尤其涉及一种 半穿半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因具有高解析度、重量轻、厚度薄及低功率消耗等 优点,被普遍应用在各式各样的电子装置中,例如:移动通讯装置、 可携式电脑、电视、数码相机以及投影机等。
请参照图1所示,为公知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 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一液晶显示模块10及一背光模块11。背光模块 11与液晶显示模块10相邻而设,并发出一光线L1至液晶显示模块 10。于此,背光模块11以一直下式背光模块为例。其中,液晶显示 模块10具有一液晶显示面板100,液晶显示面板100具有一薄膜晶 体管基板101、一液晶层102、一彩色滤光片基板103以及多个像素(图 中未显示)。薄膜晶体管基板101与彩色滤光片基板103相对而设, 液晶层102位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01与彩色滤光片基板103之间。
其中,液晶显示装置1因光线来源的不同,而可将其显示模式区 分为穿透式(transmissive type)及反射式(reflective type)二种液晶 显示装置,而进来亦有业者将两种显示模式技术结合而成为半穿半反 式(transflective type)液晶显示装置。
如图1所示,穿透式显示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是利用背光模块 11作为光源,并经由背光模块11所发出的光线L1透过彩色滤光片基 板103中的一彩色滤光片(图中未显示)来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但因 使用背光模块11需耗费额外的电力,当液晶显示面板100所呈现出 来的亮度越高时,背光模块11所消耗的电力也相对的提高。另外, 当外界光线过强时,也会使得显示画面不清晰。
反射式显示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则是利用外部光线当作光源,将 所欲呈现的画面经由外部光线射入液晶显示面板中的一反射板,以提 供所需的光线,然而,此种方法虽然省电,但只要缺乏外部光源就无 法将画面显示出来,因而十分不便。
再请参照图2所示,为公知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一像素结构13的 一等效电路图。于此,液晶电容CLC由穿透电极(图中未显示)与共 通电极(图中未显示)或反射电极(图中未显示)与共通电极对应设置 定义而成;储存电容Cst由一储存电极(图中未显示)与穿透电极或 储存电极与反射电极对应设置定义而成。其中,穿透电极及反射电极 通过一薄膜晶体管T电连接至相对应的一数据线DL0及一扫描线 SL0,并通过扫描线SL0所传送的信号导通薄膜晶体管T,且通过数 据线DL0所传送的数据经过薄膜晶体管T而写入液晶电容CLC及储存 电容Cst,以使像素显示影像数据。
另外,因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耗电低、 寿命长、色饱和佳以及高发光效率等优点,目前也被应用在液晶显示 面板的背光模块中,利用红、绿、蓝三原色的发光二极管来省去彩色 滤光片于工艺过程中所造成的步骤及制造成本。然而,如此一来,单 位时间中对应于每个像素的液晶通电(charging)的时间相对减少许 多,且在越大尺寸的面板中,其所分配到的时间则越少,因此较难以 控制影像品质。
举例来说,若每一个像素具有红、绿、蓝三个子像素,且各像素 的画框频率(frame frequency)为80赫兹(HZ),则各像素的子画框频 率(sub-frame frequency)为240赫兹,且各像素的画框时间(sub-frame time)为4.17mS。若液晶显示面板的解析度为800*600,则液晶层中 的液晶分子相对应于各像素的通电时间为4.17/600mS。换句话说,因 液晶分子通电时间过短,使得液晶分子无法在短时间旋转至所需的角 度,因而造成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变差。
承上所述,虽然利用红、绿、蓝发光二极管可以省去彩色滤光片 的成本,但却会伴随着控制不易而造成显示品质下降。因此,如何提 供一种可降低制作成本且具有较佳显示效果的半穿半反液晶显示装 置及其驱动控制方法,乃为当前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09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矫正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影像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