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能反应制造丙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0998.8 | 申请日: | 2007-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2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高文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文科 |
主分类号: | C07C11/06 | 分类号: | C07C11/06;C07C2/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1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能 反应 制造 丙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生产丙烯的技术,也可以生产乙烯、乙炔。
背景技术
目前,丙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烷烃裂解、催化裂化或催化裂解、丙烷脱氢,另外还有费托合成法、甲醇制烯烃。
烷烃裂解是用碳原子数大于2的烷烃在800℃左右的温度下发生裂解反应,碳碳键或者碳氢键断裂,生成乙烯、丙烯和其它产物,这是目前丙烯的主要来源,通常是用管式炉进行加热裂解。
催化裂化是重质油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于480℃至500℃和近于常压下发生裂化,催化裂解则是在更高的温度下进行深度裂解,产物主要有汽油、柴油、干气和液化气、液化气中含有约60%以上的烯烃,可以从中分离出丙烯。
丙烷脱氢是用丙烷在脱氢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在50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发生脱氢反应,生成丙烯。
费托合成法是用一氧化碳和氢气在铁催化剂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乙烯,丙烯和一些高级烯烃。
甲醇制烯烃是用甲醇在沸石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在300℃至45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丙烯和少量高级烯烃。
乙炔的生产方法目前有电石法、甲烷热裂解法和煤等离子热解法。
电石法是用碳化钙(电石)和水反应,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
甲烷热裂解法是用甲烷气体部分燃烧,产生的热量使未燃烧的甲烷分子脱氢并聚合生成乙炔。
煤等离子热解法,用电弧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加热煤,使煤的结构解离并形成等离子态,高温等离子体在急冷时碳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乙炔。
以上反应的特征是:在加热或催化物质的作用下,反应向着生成热力学上稳定体系的方向进行,本质上是原子外层的价电子自发地或在外加作用(加热或催化)的影响下定向地运动,使原子处于热力学上稳定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从另一条途径构建反应,即用动能反应来产生丙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用一束甲烷气流和一束乙烷或乙烯气流高速对撞,当甲烷分子和乙烷或乙烯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时,高速气流分子的动能将释放。当分子高速撞击释放的动能大于分子的化学键能时,以化学键结合的原子或原子团被机械应力拉开,分子断裂成自由基,自由基是不稳定的并且会重新结合,生成新的分子。在甲烷与乙烯的动能反应中,甲烷分子和乙烯分子脱落2个氢原子,生成丙烯和氢气。在甲烷与乙烷的动能反应中,甲烷分子脱落4个氢原子与乙烷分子结合,生成丙烯和氢气。在甲烷与乙炔的动能反应中,甲烷分子和乙炔分子结合生成丙烯。
用高温氢气流高速冲击雾化的重质油或沥青,重质油或沥青在高速气流的冲击下立刻雾化成细微的液滴,与氢气流有很大的接触面积,细微的雾化液滴与氢气分子的高速碰撞主要为非弹性碰撞,高速氢气分子具有很大的动能,在碰撞中动能释放,产生的机械应力把大分子拉断成小分子的自由基,生成乙烯、丙烯、乙炔等产物。
该反应与炼油工艺中的加氢裂化(MHC)有着本质的不同,加氢裂化是重质油在催化剂的催化下发生加氢反应,氢原子取代碳原子使碳碳键转化为碳氢键,重质油裂化生成汽油、柴油和加氢尾油,加氢裂化反应不会产生乙烯、丙烯和乙炔。
用几束高温氢气流高速冲击煤粉或焦炭粉,使煤粉或焦炭粉产生气流粉碎,即煤粉或焦炭粉在高速气流的冲击下,粉体与粉体之间剧烈地碰撞、摩擦、剪切,粉体破碎至亚微米以下尺寸,高速氢气分子具有很大的动能,与煤粉或焦炭粉发生非弹性碰撞并释放动能,同时由于粉体在机械破碎时产生的应力,使粉体大分子碎裂成小分子的自由基,自由基发生加氢反应生成乙烯、丙烯、乙炔等产物。为了提高氢气分子的速度和能量,将氢气加热至200℃以上,强化反应过程。
该反应与煤等离子热解法有着本质的不同,煤等离子热解法是用电弧产生的高温将煤加热至等离子状态,反应体系中没有固相,为均相等离子态,在急冷过程中等离子体结合生成乙炔、焦炭和氢气。本反应中温度远低于等离子体温度,反应体系中没有等离子体,为气固相反应,属于机械化学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文科,未经高文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09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