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终端中免打扰业务的实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1466.6 | 申请日: | 200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0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亮;张仲卿;郭振鹏;王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2 | 分类号: | H04Q7/32;H04M1/725;H04M1/6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终端 打扰 业务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中免打扰业务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人们使用移动终端来获取信息、沟通感情变得越来越普遍,移动终端因为其可以供人们随时随地通信而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用户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被过多电话骚扰的问题。例如,用户在工作之余度假的时候,可能不想再被工作琐事所打扰,但是诸多同事或者业务客户的电话还是一遍一遍地响起,即使不接听这些电话,这种铃声的干扰也使用户不能享受度假的悠闲和惬意。特别地,对于部分骚扰电话来说,用户更是不堪其扰。
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用户不愿意被这些电话所打扰,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干脆关机,拒绝所有的电话呼入。但是这样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用户可能接听不到真正重要的电话,例如用户家人的电话,这样使用户错失许多重点电话,从而给用户带来了更大的不便。
因此,用户需要一种移动终端免打扰业务,也就是可以自己设置愿意接听哪些号码或者不愿意接听哪些号码,这样用户既能享受移动终端带来的便利,又不会受到不愿接听的电话的骚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免打扰业务的实现方法,使移动终端用户可以选择对于来信息是否提示用户,从而使用户既能享受移动终端带来的便利,又不会受到不愿接受的来信息的骚扰。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移动终端中免打扰业务的实现方法,至少包括:
a.为移动终端中保存的来信息标识分别设置一个用于确定来信息提示操作的属性;
b.在有来信息时,移动终端查找来信息标识的属性,并执行根据该属性确定的来信息提示操作。
其中属性可以直接确定来信息提示操作。或者,属性可以间接确定来信息提示操作,此时步骤a中进一步包括建立属性和来信息提示操作之间的对应关系;步骤b中在执行根据该属性确定的来信息提示操作之前进一步包括根据该属性通过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来信息提示操作。
较佳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终端中免打扰业务的实现方法至少包括:
a.为移动终端中保存的来信息标识分别设置一个属性,并设置大于等于一种情景模式,建立情景模式、属性和来信息提示操作的对应关系;
b.在有来信息时,移动终端确定来信息标识的属性和当前情景模式,然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在当前情景模式下所述属性对应的来信息提示操作,并根据所确定的来信息提示操作提示来信息或者不提示来信息。
在上述方法中,步骤a中为移动终端中保存的来信息标识分别设置一个属性是在电话号码簿中增加一个属性数据项,该电话号码簿保存在移动终端的存储器或者移动终端用户卡的存储器上,或者保存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共享的可访问的网络存储区。
较佳地,情景模式、属性和来信息提示操作的对应关系保存在移动终端的可擦写存储器上,这样用户可以对其进行灵活的修改。
在步骤b之前可以进一步包括:移动终端提示用户从预先设置的大于等于一种情景模式中选择一个当前情景模式。
上述来信息提示操作包括提示来信息、不提示来信息但不进行物理删除和不提示来信息且进行物理删除。如果是执行不提示来信息但不进行物理删除,之后可以进一步包括:保存该来信息,并在移动终端进入可提示该信息的情景模式后向用户进行来信息的提示。
在来信息是普通电话呼叫或者视频电话呼叫的情况下,来信息提示操作是接听电话和不接听电话中的一种。其中不接听电话可以是不振铃并在超过预定时间后挂断电话。
在来信息是短消息(SMS)或多媒体短消息(MMS)的情况下,来信息提示包括显示SMS或MMS、不显示但保存SMS或MMS、不显示且删除SMS或MMS。
在来信息是电子邮件的情况下,来信息提示包括提示有电子邮件、不提示有电子邮件但保存该电子邮件、以及不提示有电子邮件且向电子邮件服务器发送删除该电子邮件的指令。
较佳地,在不提示来信息之后进一步包括:向来信息的发送方发送表示该来信息没有被对方接收的信息。发送信息可以通过播放语音提示、发送短消息或者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来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14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