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式电动剃须刀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81533.4 | 申请日: | 200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4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志水哲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泉精器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26B19/14 | 分类号: | B26B19/14;B26B1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泽雄;崔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电动剃须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其中,内刃一边从下方与彼此配置在同心圆上的多个外刃滑动接触一边旋转。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广泛利用如下电动剃须刀,该电动剃须刀采用了在环状的外刃上设置有在同心圆上的两个轨道(内刃行进用的环状槽)的、称之为 “双轨道”的方式。在此,两个轨道设置在一个共同的外刃上,内周和外周的两个轨道为一体。此外,与这两个轨道滑动接触的内刃也一体形成。即,内刃是使滑动接触到外周轨道的外周内刃和滑动接触到内周轨道的内周内刃一体化形成的器件,从上方使其与向上施力的驱动轴相卡合,通过驱动轴的向上的复位力将内刃推压在外刃上。
现有技术中的电动剃须刀,因外刃一体形成而导致抵接在皮肤上的整个面对应肌肤面的凹凸而上下运动,从而存在外刃不能够对肌肤面的较细凹凸进行细微跟踪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2001-755
(专利文献2)特开昭55-158084
因此,根据专利文献1、2等内容而提供一种方案,以与内周轨道、外周轨道相对应的方式将外刃分割开,使内周外刃和外周外刃能够独立上下运动。
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电动剃须刀的外刃被分为内周、外周,内刃的支承结构非常复杂,部件个数极多,型体变得较大。专利文献1、2中所公开的电动剃须刀是,以同轴的筒状方式形成外周内刃和内周内刃的保持部,通过马达来驱动各个筒状保持部。此外,在这些筒状保持部内收容有对各个筒状保持部向上施力的弹簧。因而,内刃的支承部分的上下尺寸以及直径变大,导致大型化。此外还存在的问题是,因结构复杂而使得组装性变差,组装工时增加,且难以做成防水结构,胡须碎屑难以清扫。
而且,由于将马达的旋转传递给内刃的驱动系统的结构与以往那样的在驱动轴上赋予向上的复位力的结构明显不同,所以需要专门进行设计,还需要引入新的制造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内刃的支承结构简单,可以使部件个数减少和小型化,组装性良好且可提高生产性,采用了易于防水的结构,容易进行胡须剃屑的清扫,也不用导入新的制造设备。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可通过下述的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实现,该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具有:多个外刃,彼此配置在同心圆上;多个内刃,从下方相对这些外刃滑动接触而旋转,其中,所述旋转式电动剃须刀包括:外周外刃以及内周外刃,彼此相独立地以可上下运动的方式保持在同心圆上;驱动轴,通过电动马达驱动而旋转,并被赋予向上的复位特性;外周内刃引导件,卡合在该驱动轴上而与该驱动轴一体旋转;外周内刃,固定在该外周内刃引导件上而从下方与上述外周外刃滑动接触;内周内刃引导件,具有从上方以可上下运动的方式卡合到上述外周内刃引导件上的多个卡合爪,与上述外周内刃引导件一同旋转;内周内刃,固定在该内周内刃引导件上,从下方与上述内周外刃滑动接触;上压弹簧,装填在上述外周内刃引导件的上表面与上述内周内刃引导件的下表面之间,对上述内周内刃引导件向上施力。
即,使得内周内刃引导件、外周内刃引导件沿轴方向偏离而成为多层,上压弹簧夹持在两者之间。
外刃被分割为内周外刃和外周外刃,且它们各自可独立地上下运动,而从下方与内周外刃、外周外刃滑动接触的内刃被分割为内周内刃和外周内刃,且它们可各自独立地与内周外刃、外周外刃滑动接触,因而,对肌肤面的跟踪性得以提高。因此能够提高剃须锋利度和剃须时的感觉。
由于使固定了外周内刃的外周内刃引导件卡合在向上赋予复位特性的驱动轴上,所以外周内刃在驱动轴的复位力的作用下而被推压到外周外刃上。因而,无需使用用于对外周内刃向上施力的专用弹簧。
此外,固定有内周内刃的内周内刃引导件从上方以可上下运动的方式卡合在外周内刃引导件上,并且通过压缩安装在这两个内刃引导件之间的弹簧对内周内刃赋予向上的复位力,因而,说来就是外周内刃引导件和内周内刃引导件能够被沿轴方向上下叠合地保持。因而,无需同轴状地形成两内刃引导件,也无需在该同轴状的筒的内侧装填弹簧。从而可降低部件个数,简化结构,实现小型化。
此外,由于结构简单,所以组装性良好,生产性得以提高。而且,很容易采用防水的结构,也便于清扫胡须的剃屑。另一方面,由于向上赋予复位特性的驱动轴是在现有技术中广为采用的结构,所以仅改变内刃的支承结构即可加以应对,从而易于利用已有的生产设备,也不用导入特殊的新制造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泉精器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泉精器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15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会聚生物电导线场进行阻抗测量从而实现的病理评估
- 下一篇:刺血针释放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