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热热能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1661.9 | 申请日: | 2007-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9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王胜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远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能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高效能热回收、且设备简易及维护简单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事业或产业因运作而产生非常多的废热气(液),而该废热气(液)如果不是直接排放出去,就是还必须经过适当的降温处理,才能排放于大气环境中,如此始能符合环保的要求,而在前述的废热气(液)降温处理过程中,有些业者为了能充分地再利用该废热气(液)的热能,会设备有热能回收装置的设施,而该热能回收的设备如中国台湾公告第472864号专利,是于一壳体内设立数支冷热管,并于冷热管的外周具设数多耆片,再令冷热管的一端凸伸于储水槽中;据此,当高温废气(液)由入口进入壳体内后,其高温热能使为冷热管的耆片所吸收,并在冷热管的传导下,使储水槽内的水吸收热度而呈热水,达到回收废热能能够再次利用,以节省能源的消耗的目的。
不过,上述热能回收装置的设于壳体上的各冷热管,都是直接焊设于该壳体壁上,若有冷热管损坏时,则会造成维修上的困难。
又,上述冷热管为了令其热交换效果提升,除了管体或耆片是以高传热性的材质所制成外(如铜或铝......等),并会在管内容设有液体状的热媒,来更增高热交换及热传导的效率,但无论是立式或卧式的设备,该冷热管皆呈斜式的设置,导致管内热媒的热对流效果缓慢,而无法完全发挥真正热交换的能力。
另,上述储水槽内的水是由一端进入后,再由另一端排出,虽然水在流经过冷热管时,会被加热,但水停留在冷热管处的时间极为短暂,导致水被加热的温度可能不足;若以减缓储水槽内水的流动速度,来增加水被加热的时间,又会造成水排出量的不足,所以无法达到两全其美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前述热交换效果不彰、设备保修不易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热热能回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废热热能回收装置,是指包括一机体,一将机体内部分隔成热吸收室及热释放室的分隔板,且在分隔板上布设有复数支两端分别伸入热吸收室及热释放室的热交换杆,同时该热吸收室及热释放室两端各设有可供废热及欲加热的流体进入及排出的入口与出口。
所述的废热热能回收装置,其中,各热换杆呈直立式装设。
所述的废热热能回收装置,其中,各热换杆上设有吸放热能的鳍片。
所述的废热热能回收装置,其中,热释放室内可由复数片隔板分隔成连续回绕的水流通道。
所述的废热热能回收装置,其中,热吸收室的废热入口可设置在热吸收室的下方处。
所述的废热热能回收装置,其中,该在对应于热吸收室的一侧壁上设有可启闭的门。
所述的废热热能回收装置,其中,热释放室的入口处设有滤网。
所述的废热热能回收装置,其中,热吸收室底部处的机体上设有可供接受油液的空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使废热在通过热吸收室时,让各热交换杆在吸收热能后,能迅速地将热能带到上方的热释放室内,进而对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使加热后的空气可供利用,故达更高效率的热能回收作业者。
另,上述本发明的热释放室内所设的连续回绕通道,可使通过流体的被加热时间延长,进而可获得更高温的流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部视图。
图3是本发明图2的热释放室的俯视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图2的门处的俯视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图2的废热入口设置另一处的示意图。
图中主要符号说明:
1.机体
11.热释放室
111.隔板
112.通道
113.入口
114.出口
115.滤网
12.热吸收室
13.门
14.入口
15.出口
16.热交换杆
161.鳍片
17.分隔板
18.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敬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一具绝热能力的机体1,并令该机体1内设一分隔板17,使将机体1内部分隔成一热吸收室12及热释放室11,且在热吸收室12右侧的机体1上设一废热出口14,而热吸收室12左下侧的机体1上则设一废热入口15,另热释放室11右侧的机体1上设一新空气入口113,并在该入口113处装设滤网115,而热释放室11左下侧处的机体1上则设一新空气出口1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远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远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16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