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器、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2033.2 | 申请日: | 2004-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5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森田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2F1/133;H04N5/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刚;李丙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器 光学 装置 以及 驱动 方法 | ||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母案申请的申请号为200410080699.3,申请日为2004年9月27日,发明名称为“显示驱动器、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器、电光学装置及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有源矩阵型液晶装置(广义上为电光学装置)中,通过连接在一条扫描线的多个开关元件,用点顺序驱动方式实施向各个像素的液晶(广义上为电光学物质)层写入数据的动作。该液晶装置的扫描线,是由扫描驱动器依次选择,液晶装置的数据线,则根据显示数据由数据驱动器(显示驱动器)驱动。扫描驱动器和数据驱动器由显示控制器定时控制。
但是,有时也会发生由施加在液晶上的电压偏离引起的显示不均匀。另外,当施加在液晶上的电压极性固定时,将导致液晶的劣化等问题。为防止这些问题出现,通常进行将施加在液晶上的电压极性以预定的时序反转的极性反转驱动。在极性反转驱动中,在液晶的一端施加电压,从而反转以施加在该液晶另一端的电位为基准的极性。在此,极性意味着施加在液晶两端的电压的极性。在使用了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有源矩阵型液晶装置中,为了进行极性反转驱动,改变施加在与像素电极隔着液晶对置的对置电极的电位。
这种极性反转驱动,包括:在垂直扫描期间单位中进行极性反转的帧反转驱动;在水平扫描期间单位中进行极性反转的线反转驱动;将在每点上进行极性反转的点反转驱动与线反转驱动组合的极性反转驱动等。
极性反转驱动,与极性反转信号同步进行。该极性反转信号,由显示控制器生成。为了控制显示时序,显示控制器生成规定水平扫描期间的水平同步信号和规定垂直扫描期间的垂直同步信号的同时,还生成上述极性反转信号。极性反转信号,例如通过(日本)特开平6-38149号公报中公开的电路生成。
但是,伴随显示驱动器的多功能化,因显示尺寸的扩大而引起的液晶装置数据线的数量也显著增加。为此,在显示驱动器中,用于驱动数据线的端子数飞速增加,从而很难再增加其他端子。端子数的增加,扩大了芯片大小,从而导致高成本。另外,增加连接在端子的输入缓冲器或输入/输出缓冲器的功耗,从而端子数的增加导致功耗的增大。并且对于显示驱动器而言,也要求端子数尽可能少。但是,在(日本)特开平6-38149号公报中公开的电路中,显示驱动器必须具有用于读取极性反转信号的输入端子,从而无法再缩小显示驱动器的芯片大小,也无法实现低功耗化。
另外,可以考虑将在(日本)特开平6-38149号公报中公开的电路内置于显示驱动器,但是这样将无法调整极性反转信号的输出时序。
在上述的极性反转驱动中,如果对置电极的电压变化时序和像素电极的电压变化时序的偏离变大,就会导致显示品质的下降。特别地,当使用多个显示驱动器时,配置在离显示控制器近的位置的显示驱动器的极性反转时序和配置在离该显示控制器远的位置的显示驱动器的极性反转时序的偏离,使显示品质的下降显著。另外,将R、G、B的各颜色成分的数据信号多路化的信号提供给一条数据线,并通过开关控制连接在各颜色成分的像素,在该类型电光学装置中,生成对置电极的电压变化时序和像素电极的电压变化时序的偏离,使每个颜色成分的充电时间都不同,从而显示品质的下降比较显著。
为了防止这种显示品质的下降,希望用于规定极性反转时序的极性反转信号的输出时序的调整有效,特别在安装状态下,希望可以调整极性反转信号的输出时序。但是,如上所述,在(日本)特开平6-38149号公报中公开的电路中,无法调整极性反转信号的输出时序,从而在安装状态下导致显示品质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的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输入端子数并实现低成本化以及低功耗化的驱动器、电光学装置及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因极性反转时序偏离引起的显示品质的下降的驱动器、电光学装置及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20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