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基非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82074.1 | 申请日: | 200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3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卢昆;姜霖琳;张法亮;宫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45/00 | 分类号: | C22C45/00;C22C1/02;B22D25/06;C22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凤桐;程荣逵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基非晶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非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的是关于一种稀土基非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非晶合金具有像玻璃一样的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结构特点,非晶合金与晶态合金相比,具有极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和高电阻性,而且还表现出优良的超导性和低磁损耗等特点,因此,在IT电子、机械、化工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稀土基非晶合金是将非晶合金原料在高温下熔炼,然后采用铜模铸造法等在过冷液相区内快速凝固成型而得到的。
CN 1664155A公开了一种铈基大块非晶合金,该合金以铈为主要成分,其组成可用如下公式来表示:CeaAlbNicCudMe,其中50≤a≤80,5≤b≤20,5≤c≤20,5≤d≤20,0<e≤10,且a+b+c+d+e=100。所述M为Sc、Nb、Ti、V、Cr、Mn、Fe、Co、Y、Zr、Mo、La、Pr、Nd或Hf。
该发明提供的非晶合金改善了以往技术中非晶合金成本高、抗氧化性差以及弹性性能高的缺点。但是,该非晶合金的临界尺寸最大为5mm,因此临界尺寸仍然较小,无法作为制备大尺寸产品的非晶合金材料。
此外,现有技术中,稀土基非晶合金在强度以及非晶形成能力上没有良好的结合起来。非晶形成能力好的稀土基非晶合金,强度往往很低;而强度高的非晶合金却没行良好的非晶形成能力,也就是说,强度较高,但是临界尺寸较小,无法形成大块稀土基非晶合金。这使得稀土基非晶材料的应用受到了极大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得到强度高、非晶形成能力强的稀土基非晶合金的缺点,提供一种强度高、非晶形成能力强的稀土基非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土基非晶合金,其中,该非晶合金的组成为ReaAlbMcNd,式中,Re为La、Ce、Pr和Nd中的至少两种,M为Fe、Co、Ni、Cu、Zn、Ge、As、Zr、Mo、Pd和Ag中的一种或几种,N为Y,Hf和Nb中的一种或几种,30≤a≤70,5≤b≤40,15≤c≤40,0.1≤d≤10,且a+b+c+d=100;a、b、c、d为摩尔百分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稀土基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保护气体下,将非晶合金原料进行熔炼并冷却成型,其中,所述非晶合金原料按照通式ReaAlbMcNd的比例进行加入,式中,Re为La、Ce、Pr和Nd中的至少两种,M为Fe、Co、Ni、Cu、Zn、Ge、As、Zr、Mo、Pd和Ag中的一种或几种,N为Y,Hf和Nb中的一种或几种,30≤a≤70,5≤b≤40,15≤c≤40,0.1≤d≤10,且a+b+c+d=100;a、b、c、d为摩尔百分数。
实验证明,本发明制得的非晶合金具有优良的抗弯强度以及硬度,而且具有良好的非晶形成能力,制得的非晶合金的临界尺寸大。例如,本发明制得的非晶合金的临界尺寸均在6mm以上,而现有技术制得的非晶合金的临界尺寸均在5mm以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4以及对比例1-2制得的样品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稀土基非晶合金的组成为ReaAlbMcNd,式中,Re为La、Ce、Pr和Nd中的至少两种,M为Fe、Co、Ni、Cu、Zn、Ge、As、Zr、Mo、Pd和Ag中的一种或几种,N为Y,Hf和Nb中的一种或几种,30≤a≤70,5≤b≤40,15≤c≤40,0.1≤d≤10,且a+b+c+d=100;a、b、c、d为摩尔百分数。
优选情况下,所述RE为La与Ce、Pr和Nd中至少一种的混合物。其中,La与Ce、Pr和Nd的总量的摩尔比可以是任意比,La与Ce、Pr和Nd的总量的摩尔比优选为0.5-3,更优选为1-2。在上述优选情况下,本发明制得的非晶合金具有更加优良的抗弯强度以及硬度,而且具有良好的非晶形成能力,制得的非晶合金的临界尺寸大。
优选情况下,60≤a≤65,5≤b≤15,20≤c≤25,0.1≤d≤10,且a+b+c+d=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20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lXIn1-XN薄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双项自动分离智能电动车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