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沟播、沟灌技术节水种植玉米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5229.7 | 申请日: | 200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7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宏;贾建明;王慧军;范凤翠;张西群;石玉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B79/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谟培 |
地址: | 050051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沟灌 技术 节水 种植 玉米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特别是指采用沟播、沟灌技术节水种植玉米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地区有许多的资源性缺水区域,水资源缺乏是造成农作物减产、改种以及工业用水受限并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节约用水是用占水资源量70%的农业用水的永恒主题。
地面灌溉一直是传统的玉米灌水方法,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新的灌水方法如水平畦(沟)灌、波涌灌、长畦分段灌等被用于玉米灌溉,节水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一、波涌灌
波涌灌溉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被国内学者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将灌溉水流间歇性地,而不是象传统灌溉那样一次使灌溉水流推进到沟的尾部,即每一沟(畦田)的灌水过程不是由一次,而是分成两次或者多次完成。波涌灌溉在水流运动过程中出现了几次起涨和落干,在这个过程中,水流的平整作用使土壤表面形成致密层,入渗速率和田面糙率都大大减小,当水流经过上次灌溉过的田面时,推进速度显著加快,和传统的沟、畦灌溉相比,在相同的灌溉水量下,涌流灌溉可以大大增加推进长度,地面灌溉灌水均匀度差、田间深层渗漏等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尤其适用于玉米沟畦较长的情况。一般可节水10%-40%,而且硬件投资少,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节水灌溉方法。
二、喷、滴灌
喷灌具有输水效率高、地形适应性强和改善田间小气候的特点,且能够和喷药、除草等农业措施相配合,节水、增产效果良好。对水资源不足、透水性强的地区尤为适用。一般情况下,喷灌可节水20%-30%,增产10%-20%,但是喷灌需要的压力高,耗能较多,且造价高、运行管理费用大,难以大面积应用。
滴灌是利用滴头或者其他微水器将水源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灌水均匀度高,且能够和施肥、施药相结合,是目前最节水的灌溉技术。其缺点和喷灌基本相同,应用面积较小。
三、膜上灌
主要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和一般灌水方法不同的是,膜上灌是由地膜输水,并通过放苗孔入渗到玉米的根系。由于地膜水流阻力小,灌水速度快,深层渗漏少,而且地膜能够减少棵间蒸发,节水效果显著,和常规灌溉相比,膜上灌节水幅度可达50%,但大面积采用有难度。
四、皿灌
在新疆、山东和江苏等没有灌溉条件的坡地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皿灌是利用没有上釉的陶土罐贮水,罐埋在土中,罐口低于田面,通常用带孔的盖子或塑料膜扎住,以防止罐中水分蒸发。可以向罐中加水,也可以收集降雨。罐中的水通过罐壁慢慢向周围土壤供水,每个罐周围种三到四棵玉米。这种灌水方法只湿润局部土壤,减少了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节水效果十分显著,但是操作麻烦,对农事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宁夏还有一种玉米节水灌溉方法,利用喷雾器和特制的可以插入土壤的空心管,将水直接灌到玉米根部,类似于地下滴灌。每次的灌水定额很低,节水效果好,适用于极端缺水的干旱地区,但是需要逐棵灌水,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玉米沟播沟灌的技术,通过农业机械一次作业完成旋耕、开沟、起背、播种、施肥等工序,播后灌溉时仅灌溉播种沟。使玉米播种后仅灌溉出苗水,出苗后主要依靠降水满足生长中后期的玉米需水要求。
本发明的整体技术方案是:
采用沟播、沟灌技术节水种植玉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挖沟:在田间地表挖设纵截面为梯形的沟3,相邻的纵截面为梯形的沟3间隔平行设置,沟3深5-7cm,沟3底宽7.5-10cm,沟3上沿宽13-16cm;
b、播种、施肥:播种区位于沟3底内一侧且与沟3的开设方向相同,与播种区间隔5-7cm的沟3底另一侧为施肥区,肥料2施于施肥区内、并位于所播的种子4水平面下4-6cm;
c、灌溉:在玉米播种出苗水及其生长期间需要灌溉时,将水浇灌于沟3内。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及条件还有:
沟3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
将粉碎后的秸秆5覆盖于沟3底部的表面。
在相邻的两条沟3之间的土埂1上表面培土,形成纵截面为凹状的条形土埂。
将粉碎后的秸秆5覆盖于相邻的沟之间的土埂1表面。
将粉碎后的秸秆5覆盖于相邻的沟之间、且纵截面为条形的土埂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52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