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反刍动物前胃弛缓的药物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5248.X | 申请日: | 200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9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鹿瑞麟;冯志肖;张莉;乔铁库;李秀文;贾庆利;鹿飞飞;石河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14;A61K31/194;A61K33/00;A61K33/04;A61K3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1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反刍动物 弛缓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与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涉及防治反刍动物前胃弛缓的药物。
背景技术:
近十几年来,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牛、羊等草食畜养殖业得以迅速发展,有的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从饲养种类和规模看,广大农区占据着牛、羊饲养业的主导地位。其饲养方式多采取群养舍饲,人工管理方式,这样既克服了放牧饲养的许多缺点,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但也同此产生了新的技术问题,譬如场地偏小,牛、羊运动量不足,喂食的精料偏多,优质干草难以长年均衡供应,再由气候变化,饲喂不当、疾病侵袭、饲料变化、年龄老化、体质衰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舍饲圈养的牛、羊极易患瘤胃积食、前胃弛缓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的主要特征是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俗称“不倒嚼”或“不吐沫”,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病畜往往因自体酸中毒,逐渐衰竭而亡,给养殖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目前,治疗该病的现有公开技术主要有市售的西药和中药两大类商品药,如灌服用的中兽药散剂-反刍散、胃动力散等;另一类为注射用西药如氨乙酰胆碱注射液(又名一针灵)和灌服用西药酒石酸锑钾(俗称“吐酒石”)等,二者均有一定的疗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若单用且长期应用西药,其疗效有逐渐降低之趋势;如单用中药,又有起效缓慢之缺憾。此外,二者均无缓解或消除体内酸中毒之药效,病重患畜往往因体内代谢酸中毒、体液酸碱平衡被破坏,最终因衰竭而亡,整体疗效欠佳,不尽人意,确需改进、创新并提高治疗该病的技术水平。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治愈率较高、药效快速而持久且能减轻或消除自体酸中毒并发症,无任何不良反应的防治反刍动物前胃弛缓的中西药结合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由中药马钱子、槟榔、牵牛子、大戟、六曲、山楂、麦芽、大黄、芒硝、滑石、酒石酸锑钾、碳酸氢钠共12味中西药物按一定比例组配而成的粉剂,其配方组成按重量比表示为:
马钱子(炒)1-10、槟榔15-60、牵牛子10-30、大戟5-20、六曲20-60、山楂20-50、麦芽20-60、大黄20-90、芒硝50-200、滑石20-40、酒石酸锑钾3-10、碳酸氢钠10-30。
炮制马钱子,因其大毒,需采用火制法,即在锅内放入马钱子,加砂粒用火炒,炒至马钱子鼓起,呈深棕褐色为宜,炒至焦褐色也可。把握火候应遵循宁大勿小的原则,以免引起家畜中毒,如此炮制,可放心按量使用,绝无中毒之虞。然后将制好的马钱子和其他中药、西药一块按配比量混合、粉碎,过80-100目筛,搅拌均匀即可。
本发明药物的用法用量如下:
a、用法:根据患畜种类、年龄、病情确定用量。称取本品用开水冲调,搅拌均匀,候凉灌服,每日一次,轻者1-3剂,重者3-5剂即可。
b、用量:牛:治疗量100-200g/头.日,羊:治疗量20-50g/只.日,预防量减半。
方剂解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农业大学,未经河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52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壳构件
- 下一篇:一种利用低品味菱镁矿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