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方剂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5681.3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4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炎超 |
主分类号: | A61K36/752 | 分类号: | A61K36/752;A61P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慢性 胆囊炎 中药 方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的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方剂。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治疗慢性胆囊炎主要以西药为主,而西药本身含有消炎、镇痛的药物成分,这些成分对人体副作用大。在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成药效果普遍不够理想,疗效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疗效快、副作用小的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方剂。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下列重量份原料组成:北柴胡12克,白芍20克,枳壳10克,木香10克,克胡12克,金铃子15克,茵陈30克,制大黄10克,二宝花15克,金钱草30克,生甘草6克。
上述方案中对于伴恶心呕吐者加姜竹茹10克,姜半夏10克,陈皮10克。
上述方案中对于大便干结将制大黄改生大黄6克。
上述方案中对于伴结石者加地龙15克,鸡内金10克,金脑石10克。
本发明药物配置实用、合理,加工和生产方法简单,疗效好,副作用低,并且针对不同患者进行改进,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包括下列重量份原料组成:北柴胡12克,白芍20克,枳壳10克,木香10克,克胡12克,金铃子15克,茵陈30克,制大黄10克,二宝花15克,金钱草30克,生甘草6克。
实施例2:对于伴恶心呕吐者加姜竹茹10克,姜半夏10克,陈皮10克。
实施例3:对于大便干结将制大黄改生大黄6克。
实施例4:对于伴结石者加地龙15克,鸡内金10克,金脑石10克。
加工用法:水煎。服用方法:每目1剂,分2次服,连服10-15剂。
临床效果:采用对比试用、观察疗效,病例服药前由正规医院确诊。
治疗组:病例共1470例,其中:男性患者490例,女性患者980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1-15年。服用本发明组方,每日3次,每次5g。
对比组:病例共500例,其中:男性患者300例,女性患者200例,年龄23.73岁,病程1.3.1 5年。服用药物:常规服用中成药胆舒,每次2粒,每日3次,辅助消炎药头拉定,每次0.5g,每日3次或阿莫西林每次0.5g,每日3次。
上述两组用药时间以1个月为一个疗程,连服2个月,服药期间停服任何治疗胆囊炎药物,禁忌劳累、气恼、禁酒。判定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B超检查胆囊大小正常,胆囊壁光滑,无增厚、无胆汁淤积、无结石,随访2年无发作、显效症状和体证消失;B超检查胆囊大小正常,胆囊壁光滑、无增厚、无胆汁淤积,2年无发作,有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B超检查胆囊大小、胆囊壁毛糙等有明显改善,1年内偶有发作,无效治疗,2个疗程无改善。
效果对比:
临床观察效果对比表
由表可见: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该药物治疗胆囊炎及胆结石疗效满意,其中30例中有5例因胃下垂而中断治疗,其余25例未按要求服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炎超,未经李炎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56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