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轻便台式厨房垃圾干燥处理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7253.4 | 申请日: | 200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1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竹中伸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伸洋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3/00;F26B3/06;F26B3/347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便 台式 厨房 垃圾 干燥 处理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垃圾(主要指做饭时被扔掉的蔬菜或肉类等原材料以及食剩或过期的食物等来自厨房的含有水分且会腐坏的垃圾)干燥处理机,具体涉及不产生噪音、且对人体安全的厨房垃圾处理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家庭中使用的干燥式厨房垃圾处理机,通常是通过喷出130~150度的热风加热厨房垃圾,同时,为了使上述热风扩散到全体厨房垃圾中,而使带有作为搅拌粉碎部件的多个叶片的轴高速旋转进行搅拌、并用该叶片粉碎厨房垃圾,从而将厨房垃圾粉末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044154号公报
但是,如上所述,在干燥并粉末化厨房垃圾时,因作为搅拌粉碎部件的带叶片轴旋转而产生的声音很大。此外,由于使用厨房垃圾处理机的时间段通常为晚饭后的夜间,因此,希望处理厨房垃圾时产生的声音小一点。
此外,由于干燥式厨房垃圾处理机在进行干燥时会喷出热风,因此,可能会使上述粉末化了的厨房垃圾通过排气口而排放到室内。因此,会产生粉末化了的厨房垃圾被处于室内的人所吸入这样的危险,存在安全性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轻便台式厨房垃圾干燥处理机具有:内锅,其用于处理厨房垃圾;厨房垃圾处理壳体,其具有用于容纳上述内锅的容纳部,上述内锅可相对于该容纳部进行装卸;盖,其安装于上述厨房垃圾处理壳体上、且可相对于该厨房垃圾处理壳体进行开闭,用于覆盖上述厨房垃圾处理壳体的上部、且封闭上述内锅的投入口;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进气通路,其设于上述盖内、且与上述内锅内相连通;排气通路,其设于上述盖内、且与上述内锅内相连通;送风部件,其用于在上述进气通路内向上述内锅内送风;加热部件,其用于加热上述内锅。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不需要搅拌粉碎部件,因此,能防止搅拌粉碎部件高速旋转产生的噪音、且能防止厨房垃圾被粉末化而排放到室内。
此外,技术方案2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内锅在内锅内周底面具有突起部。
技术方案3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送风部件为离心送风。
技术方案4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送风部件为轴流风扇。
技术方案5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送风部件为贯流风扇。
技术方案6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送风部件为涡流风扇。
技术方案7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上,在盖的底面上具有加热辅助装置。
技术方案8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排气通路内具有除臭装置。
技术方案9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部件为电热加热器。
技术方案10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部件为燃气加热。
技术方案11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部件为卤素加热加热器。
技术方案12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部件为电磁波加热。
技术方案13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内锅为双层壁真空锅。
技术方案14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的底面上具有内盖,该内盖的外周面上固定有软质的高温耐热密封件。
并且,采用本发明,能提供安静、且对人体安全的轻便台式厨房垃圾处理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的轻便台式厨房垃圾处理机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方式的轻便台式厨房垃圾处理机的剖视图。
图3为内锅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适当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整个轻便台式厨房垃圾处理机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轻便台式厨房垃圾处理机的剖视图。此外,图3为内锅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将本实施方式的轻便台式厨房垃圾处理机1示于图1,图1(a)为盖4关闭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b)为盖4打开着的状态的立体图。
轻便台式厨房垃圾处理机1由内锅2、厨房垃圾处理壳体3和盖4构成。此外,厨房垃圾处理壳体3用于容纳内锅2,另一方面,该厨房垃圾处理壳体3上安装有可相对于该厨房垃圾处理壳体3进行开闭的盖4,该盖4用于覆盖上述厨房垃圾处理壳体3和内锅2的上部。在打开盖4的状态下,可将厨房垃圾20投入到内锅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伸洋产业株式会社,未经伸洋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72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