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向动作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7706.3 | 申请日: | 200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0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龙;陈宇胜;陈建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俊龙;陈宇胜;陈建霖 |
主分类号: | F16D41/08 | 分类号: | F16D4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方 挺;沈锦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 动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构件,尤其涉及一种提供单一方向动作的单向动作器。
背景技术
旋转机构普遍应用于各种单向和双向(可切换方向)旋转运动的产品,如棘轮板手、灯杆角度调整转轴、椅背与椅座的角度旋转定位转轴等。这些公知的旋转机构,利用棘轮或棘齿配合定位组件组成;也有采用凹部与凸点的对应组成,当然也有采用弹性组件配合钢珠组成,以获得单向或双向旋转的运动与定位。然而,这些旋转机构,在旋转运动时为配合旋转定位而存在旋转的阶段限制,换言之,并无法获得无阶段的旋转运动。既然受到阶段限制,当然在旋转运动的精密度上也相对受到阶段的限制。
此外,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不同的无段式旋转机构,主要是利用本体固定的斜槽空间开设,以及配合非弹性组件,形成一种可迅速溃缩及重组的三角组合组件组,以便达到单向转动的目的。其中,组件组并没有利用到任何齿状物,在动作反复时没有阶段式的动作,所以可以达到无段式的工作方式。在三角组合组件组与固定的斜槽空间作用后,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斜坡(Wedge)反作用力,造成夹死的问题。所以仍无法达到真正顺畅的无段式旋转运动。
鉴于此,本发明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陷,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单向动作器,其主要是利用两个滚动组件提供驱动件作摩擦接触,具体的动作原理是将驱动件插入两个滚动组件之间,以带动两个滚动组件作用于容置空间内壁上产生斜坡(wedge)的反作用力,并加大彼此间的摩擦力以产生防滑作用,使驱动件与两个滚动组件不致于滑动但可滚动,并以同样的方式作用于容置空间内;当外力消失时,斜坡(wedge)的反作用力也随之消失,驱动件便可在两个滚动组件之间移动,以提供单向动作与无段式旋转等功能。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向动作器,包括本体、两个滚动组件、以及回复装置;其中,本体内设有容置空间,在容置空间内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个摩擦面,且两个摩擦面彼此间的间距为由宽至窄,两个滚动组件即设于两个摩擦面间较宽的一侧处,另外,两个滚动组件位于容置空间内且分别与两个摩擦面作滚动接触,并可通过回复装置而朝向两个摩擦面间较窄的一侧移动,以构成所述单向动作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供驱动件进入的动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防止驱动件退出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应用于扳手上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应用于扳手上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应用于扳手上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应用于扳手上的单一方向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应用于扳手上的另一方向动作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应用于扳手上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应用于扳手上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应用于扳手上又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应用于飞轮上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枢接于两个支杆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枢接于椅背与椅垫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本发明
本体 1
容置空间 10 摩擦面 100
摩擦块 11 切换槽 12
棘轮槽 13 棘轮 130
滚动组件 2
基部 20 接合部 21
回复装置 3
定位杆 30 连接块 31
挠性片 32
驱动件 4
驱动部 40 受力部 41
支杆 5
椅子 6
椅背 60 椅垫 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俊龙;陈宇胜;陈建霖,未经陈俊龙;陈宇胜;陈建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77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送带剥胶机的剥胶宽度调节装置
- 下一篇:换气扇面罩弹簧的固定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