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光型的自发光软材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8049.4 | 申请日: | 200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9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光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光城 |
主分类号: | B32B5/00 | 分类号: | B32B5/00;B32B7/04;B32B33/00;C09D5/22;G09F1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费碧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光型 发光 软材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光型的自发光软材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附 着在附着物(如:衣裤、帽子、包包、箱体、婴儿车、墙面等...)上的自发光 软材,以达到在黑暗中提供警示的效果。
背景技术
对于夜间或昏暗环境中职勤的人员而言,所要面对的课题除了本身的工作 外,个人安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特别对于道路上值勤的人员,如交通警察、 清洁队员或施工人员等,由于车辆速度很快,若未能在适当距离发现行人并进 行煞车,则难免发生擦撞人员的伤亡事件。为此,所有工作规章都明文规定, 道路执勤人员必须穿载具有警示效果的衣服,例如反光背心等,以提高工作人 员的安全度。
目前所熟知的反光背心,主要是在衣服上设置反光片,当远处车辆灯光照 射时,所述的反光片即得适时反射亮光,提醒驾驶者注意。然而,现有反光背 心在设计上未臻完善,而可能产生安全上的死角。首先,对于少部份车辆,可 能因故未开车灯,或是老旧灯光较为昏暗,以致工作人员身上的反光片无法发 挥预期效果,导致意外事件仍然经常发生.此外,反光片的效果取决于材质,或 是工作环境的尘埃,可能导致发光效果不如预期。
因此,除了反光片的设置外,实有必要在工作人员身上增加发光装置的设 计。所以便有结合传统反光背心与LED光源的设计,如中国台湾第M300047 号专利“结合发光与反光功能的衣服”所揭示,请参阅图1,是现有技艺的发光 与反光功能结合的衣服的立体图。此衣服10可为任何穿载在人员身上的工作服, 其是由单一的片状材料构成,其上设置有开口12,用来套置在工作人员头上, 然后在衣服10底侧设置有粘扣条13,以及可调整的松紧带14,松紧带14上设 置有固定毡15,凭借固定毡15粘扣在粘扣条13上完成衣服10的穿戴。在衣服 10上设置有多个反光片16,反光片16受到的光线照射可产生反光效果。反光 片16为透光防水材质,其主要目的在于:反光片16内可埋设有多个LED17, 当LED17发光时,光线可由所述的反光片16表面透出,且凭借所述的反光片 16的防水效果,使本发明可在下雨天中使用,不限其使用天候。而所述的多数 的LED17是以软质电路板18进行串/并联方式结合,以增加其结构强度,并在 结合完成后,在软质电路板18处涂装有透光防水材质,如硅胶等。另在衣服10 侧边设置有口袋11,口袋11内设置有电源装置19,电源装置19可采用电池的 直流电供应方式。凭借以上装置的整合,达到当工作人员穿上此衣服10后,可 开启电源装置令LED17发光,让远方车辆驾驶可清楚的看到工作人员的位置, 提醒驾驶减速或煞车,但LED17可能因电力不足或其它因素失去作用,而丧失 了在黑暗中提早提醒的效果。
再者,更有结合传统反光背心与兼具反光与夜光的布条材料,凭借黏着剂 将反光层与夜光层涂布在编织布或布带的表面上的设计,如中国台湾第 M243376号专利“兼具反光与夜光的布条材料”所揭示,请参阅图2,是现有技 艺的兼具反光与夜光的布条材料的剖面图。此兼具反光与夜光的布条材料20包 含:反光层21与夜光层22,反光层21与夜光层22必需凭借粘着剂23、24涂 布在编织布或布带25的表面上,其中反光层21的表面在夜间黑暗中对光源具 有光线反射的效果;夜光层22的表面在无光源下可凭借自行放射出夜光的效果。 反光层21是由透明微玻璃珠所形成,且凭借粘着剂23涂布在编织布或布带25 的一侧的表面上,而夜光层22是由夜光珠所形成,且也凭借粘着剂24涂布在 编织布或布带25的另一侧的表面上,而令编织布或布带25形成具有反光层与 夜光层的布条,使在夜间黑暗中同时兼具有光线反射效果与自行放射出夜光的 效果,并作为夜间警示的作用。但是,反光层21的粘着剂23与夜光层22的粘 着剂24是不同的物质的底层胶,在制造上有粘着强度的问题存在;且此种兼具 反光与夜光的布条常使用在环境恶劣(如:大太阳底下的马路上、潮湿的水道 中...等等)的情况下,更容易使粘着在编织布或布带25上的反光层21与夜光 层22剥离,而丧失了警示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光城,未经吴光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80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