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水为燃料的动力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8362.8 | 申请日: | 2007-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0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豊;林永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瑞豊;林永吉 |
主分类号: | F02B43/10 | 分类号: | F02B43/10;F02M21/02;C25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动力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水为燃料的动力机构,尤指一种由水电解产生氢、氧气,以供各种需燃油的动力机构,如引擎及发电机等新能源的以水为燃料的动力机构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因工商业发达,进而使人们生活品质被大幅提升,并因人们商业行为的热络而使各种交通工具成为人们往返各地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地球能源因被大量开采使用,而蕴藏的能源已有短缺的迹象,而因原油的不断上涨,世界各国早已着手研究取代源油的能源,但尽管如此,仍未有效改善能源的用量,因此,每天在全世界各角落如工业及各种交通工具,依然而消耗庞大数量的原油产品,若依此种能源的消耗情况而言,在不久的将来,另一波能源危机将再度发生,届时对人们的影响可想而知,且汽车、工业废气对环境污染的严重已危及生态环境至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凭借水电解产生氢、氧气,以供各种需燃油的动力机构如引擎及发电机等的新能源,且具成本低及效率高的特性。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主要是凭借水电解产生氢、氧气,而形成一种低污染的能源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以水为燃料的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引擎、化油器、具空气滤清功效的进气部、氢气、氧气制造部、电源部、储存部、压力调节器及喷嘴,其中:
所述的氢气、氧气制造部内设有正、负极电解模块的电解槽室,所述的正、负极电解模块是浸泡在电解槽室的电解液中,前述正、负极电解模块是由所述的电源部供电,在正极电解模块产生氧气,并在负极电解模块产生氢气,所述的储存部与所述的氢气、氧气制造部连通,用来将所产生的氧气及氢气先行储存在内,所述的压力调节器一端与所述的储存部连通,用来控制储存部内的氢、氧气的输出压力,所述的压力调节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喷嘴连通,所述的喷嘴是组设在引擎汽化系统的化油器上方,而喷嘴上方装设有具空气滤清功效的进气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具提供成本低、效率高的新能源,并提供具低污染的能源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试举其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喷嘴部、化油器及进气部等构件装配关系的立体分解图;
图3A是本发明喷嘴组设在化油器上方的立体图;
图3B是本发明喷嘴组设在化油器上方的局部剖示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氢、氧制造部;11-电解槽室;111-正极电解模块;112-负极电解模块;113-电解液;12-储存部;13-压力调节器;2-电源部;3-喷嘴;31-外环本体;311-孔洞;312-内孔;32-内环件;321-环状凹槽;322-出气孔;3211-环状空间;33-;51-管体;4-引擎;41-化油器;42-进气部;43-汽缸燃烧室;5-发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A、图3B、图4及图5所示,本发明以水为燃料的动力机构,其包括氢气、氧气制造部1、一供应所述的氢气、氧气制造部1产生电解的电源部2、一储存部12、一压力调节器13及一装设在动力机构汽化系统的化油器41上的喷嘴3等构件。其中所述的氢气、氧气制造部1是一在其内设有正、负极电解模块111、112的电解槽室11,所述的正、负极电解模块111、112是浸泡在电解槽室11的电解液113中,所述的电解液113可以是水,当由电源部2供电在前述正、负极电解模块111、112,而正极电解模块111产生氧气,并在负极电解模块112产生氢气,并可凭借调压器对正、负电压的调整以决定氧气及氢气的比例,将所产生的氧气及氢气先行储存在一储存部12内,储存在储存部12内的氢、氧气则通过一压力调节器13,以达输出压力控制的目的,氢、氧气体最后则以管体33衔接至一出气装置的喷嘴3,所述的喷嘴3是组设在原燃油动力机构如图所示引擎4汽化系统的化油器41上方,再将具空气滤清功效的进气部42装设在喷嘴3上方,而使氢、氧气由所述的喷嘴3喷出时则由化油器41将氢、氧气吸入并导至汽缸燃烧室43产生燃烧爆炸,进而使如汽车引擎4等的动力机构产生运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瑞豊;林永吉,未经王瑞豊;林永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83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力交换器
- 下一篇:摩托车用空气动力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