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瓶快接防酸的线鼻子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88469.2 | 申请日: | 200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3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平 |
主分类号: | H01R4/28 | 分类号: | H01R4/28;H01R4/50;H01M2/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203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瓶 接防 鼻子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瓶快接又防酸的线鼻子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上的电瓶接线的线鼻子是用铜板冲压而成的,存在的问题是:
1、接线慢:修车师傅们在挽线鼻子时,先把电线头上的胶皮破开,使铜线漏出,再把破开线的铜线放在线鼻子后的凹槽里,用工具把凹槽向里砸倒,包住铜线头,再焊好,用的时间在5分钟左右。2、断线:线鼻子凹槽处用专用工具压或砸、或焊都从根处的铜线一根一根的断线,因为砸死、压死、焊死处的根部的铜丝活动时会一根一根的折断,时间长了根部的铜丝横截面就小,电流也就小,车辆就不好起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瓶快接防酸的线鼻子,包括接线组件(1)、连接套(2)、收缩套(3)、锁线套(4)、防水垫(5),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组件(1)的一端设有螺钉眼,另一端设有螺纹的锥头,螺纹锥头与连接套(2)的一端上紧,连接套(2)的另一端与锁线套(4)上紧;所述连接套(2)内又设有一个收缩胶套(3),这样当电线头连同胶皮一同穿过锁线套(4)再插入连接套(2)里的收缩胶套内,再把锁线套(4)上紧的同时收缩胶套(3)受压后内径变小,电线就很难拨出;所述再把接线组件(1)的锥头向连接套(2)丝眼里上紧的同时,锥头正好插在电线的铜丝中间,电线铜丝象喇叭口一样的向外扩,越向里上紧,锥头和收缩胶套(3)就把电线夹的越紧,不但锥头与胶皮铜线(6)接触面大,而且也防水,用力再大也把铜线拨不出来,所述为了两头都防水,接线组件(1)与连接套(2)之间又设置了一个防水胶垫(5),这样车辆振动接线组件(1)与连接套(2)之间的螺丝也不会松动,因为防水硬胶垫(5)和弹簧螺钉垫子原理一样,所述接线组件(1)中间的接合处是用焊机对接焊成的,这样成本低,线鼻子导电的电流也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接线快:把电线头连同胶皮一起插入连接套内上紧;另一头把接线组件的锥头插入上紧,用的时间在30秒左右。
2、不断线:电线头连同胶皮一起插入上紧的,活动的角度和电线中间一样,成为一个整体,车辆振动的时间再长也不断铜丝。
3、防酸:连接套(2)的一头设有防酸橡胶,另一头设有收缩胶套(3)酸和水都不会进入。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接线组件,2——连接套,3——收缩胶套,4——锁紧套,5——防水胶垫,6——胶皮线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一种电瓶快接防酸的线鼻子,包括接线组件(1)、连接套(2)、收缩套(3)、锁线套(4)、防水垫(5),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组件(1)的一端设有螺钉眼,另一端设有螺纹的锥头,螺纹锥头与连接套(2)的一端上紧,连接套(2)的另一端与锁线套(4)上紧;所述连接套(2)内又设有一个收缩胶套(3),这样当电线头连同胶皮一同穿过锁线套(4)再插入连接套(2)里的收缩胶套内,再把锁线套(4)上紧的同时收缩胶套(3)受压后内径变小,电线就很难拨出;所述再把接线组件(1)的锥头向连接套(2)丝眼里上紧的同时,锥头正好插在电线的铜丝中间,电线铜丝象喇叭口一样的向外扩,越向里上紧,锥头和收缩胶套(3)就把电线夹的越紧,不但锥头与胶皮铜线(6)接触面大,而且也防水,用力再大也把铜线拨不出来,所述为了两头都防水,接线组件(1)与连接套(2)之间又设置了一个防水胶垫(5)。这样车辆振动接线组件(1)与连接套(2)之间的螺丝也不会松动,因为防水硬胶垫(5)和弹簧螺钉垫子原理一样。
把戴有螺钉眼的铜片冲压好之后,再把锥头的后连与铜片的凹槽焊接好,焊接好的组件就是接线组件(1),把接线组件(1)的锥头插入连接套(2)一端上紧,连接套(2)另一头装入收缩胶套(3),再把锁线套(4)套在连接套(2)的丝口上扭紧,再进行包装出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平,未经李永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84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笔
- 下一篇:一种新型内端面切削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