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细菌纳米磁小体载药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90285.X | 申请日: | 2007-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3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郭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3 | 分类号: | G01N21/33;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荷英 |
地址: | 21009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细菌 纳米 小体 药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菌纳米磁小体载药量的测定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紫外光谱或荧光光谱间接测定细菌纳米磁小体载药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趋磁性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um)是1975年美国生物学家布拉克莫尔(Blakemore)偶然发现的自然界存在的一类奇特的微生物,它能够沿着磁力线运动,其细胞内含有对磁场具有敏感性的细菌纳米磁小体(magnetosomes),它在细胞内起了导向的作用,并可借助于自身的鞭毛来运动。细菌纳米磁小体大小约为35-120nm,在永久的单磁畴晶尺寸范围之内,主要成分为Fe3O4或Fe3S4,外面有由嵌合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脂膜包被,分离纯化后在溶液中分散性好,稳定性高。日本学者Matsunaga早在1991年就预计趋磁细菌磁小体在未来的10年中将是高新技术应用中的一种新的生物资源。在固定化酶载体,免疫检测、基因转移,DNA、RNA的分离和标记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纳米磁小体的性能优于人工合成磁性纳米颗粒,前者固定化酶量大(可达人工合成磁性纳米颗粒的100倍),抗体连接量大,免疫检测灵敏度高,DNA吸附量大,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与人工合成磁性纳米颗粒相比,细菌纳米磁小体由于来自活体细菌,具有优越的生物相溶性,毒副作用小;其尺寸均在纳米级,颗粒均匀,晶型稳定,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电负性较大且可调节,不易聚集;同时由于有脂膜包被,活性基团丰富,表面可进行各种化学修饰,可能成为一种更理想的纳米药物载体,在靶向定位治疗肿瘤方面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已有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纳米磁小体粒度均匀,它负载药物阿霉素前后粒径变化小,比传统人工合成的载药磁颗粒小1-20倍。采用生物纳米磁小体作为药物载体,载药量可比传统人工合成磁颗粒的高出10倍以上。
但是由于采用细菌纳米磁小体进行载药方面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测定细菌纳米磁小体载药量的方法也无现成经验可循。有文献报道,对于测定人工合成纳米磁颗粒的载药量,通常采用强酸及强极性溶剂将其溶解,提取后再测定。但是对于细菌纳米磁小体体系,这些强酸及强极性溶剂在溶解破坏细菌纳米磁小体膜及磁核的同时,也极易使所载药物的性质发生变化并分解,从而影响其载药量的准确测定。因此,如何在不破坏药物本身性质及活性的条件下,准确测定细菌纳米磁小体对药物的载药量,是目前细菌纳米磁小体载药研究工作中急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菌纳米磁小体载药量的测定方法。具体的说,是提供一种采用紫外光谱或荧光光谱间接测定细菌纳米磁小体载药量的方法。本发明所说的细菌纳米磁小体是趋磁细菌细胞内形成的纳米磁性颗粒,粒径35-120nm,主要成分为Fe3O4或Fe3S4,单个磁颗粒有脂膜包被。此法涉及的药物是能与细菌纳米磁小体偶连的药物。
本发明所述细菌纳米磁小体载药量的测定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水或缓冲溶液加入待测药物中,配制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药物标准溶液;
(2)以纯水或相应缓冲溶液为参比,测定上述药物标准溶液紫外扫描光谱或荧光发射光谱(波长范围190-900nm),确定最大紫外吸收波长或最大发射波长λmax;测定上述一系列已知准确浓度的药物溶液在该λmax处的紫外吸光度值或荧光发射强度值,制出其标准工作曲线;
(3)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药物溶液与细菌纳米磁小体混合,使它们定量定体积反应,反应结束后,用磁铁在反应容器外将反应容器内的磁小体吸至容器底部,收取上清液,待测;再配制一份与上述混合溶液浓度相同的未与细菌纳米磁小体反应的药物溶液作为反应空白对比溶液,待用;
(4)分别测定步骤3中待测反应上清液和反应空白对比溶液在λmax处的紫外吸光度值或荧光发射强度值;
(5)根据待测反应上清液和反应空白对比溶液在λmax处的紫外吸光度值或荧光发射强度值的差值,通过所载药物的相应标准工作曲线,计算出细菌纳米磁小体的载药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02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放射线摄影装置以及图像处理程序
- 下一篇:降低气体中氮氧化物含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