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合硬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的引锭头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0959.6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1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郭世杰;王家淳;刘金炎;马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4 | 分类号: | B22D1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忠辉;姚姣阳 |
地址: | 21502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 硬铝 合金 扁锭半 连续 铸造 引锭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硬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的引锭头,属于铝合金半连续铸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铝合金半连续铸造过程的开始阶段是整个铸造过程最不稳定的阶段,会发生铸锭开裂、漏流等严重的铸造问题。尤其对于以2×××和7×××为代表的硬铝合金,由于铸锭的合金元素含量高,晶界处的低熔点共晶相数目较多,在凝固过程中铸锭的塑性区较小,脆性区较大,铸锭抵抗裂纹的能力非常低,很容易发生热裂。尤其是硬铝合金板坯,由于板坯四面冷却的不均匀性,铸锭发生热裂的倾向更大。
铸造的开始阶段是铸造过程最不稳定的阶段,也是铸锭最容易发生热裂的阶段。在铸造初始,液态熔体在结晶器和引锭头共同冷却作用下凝固,铸锭中心和边部的冷却速度差异较大,由凝固收缩产生的内应力较高。对于硬铝合金,由于其本身在凝固过程中脆性区较大,塑性区较小,因此该系合金铸锭在铸造的开始阶段发生热裂的倾向就更大,对于大规格的硬铝合金扁锭很难顺利铸造成形。因此,必须要有合适的引锭头,以保证铸锭的稳定铸造成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硬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的引锭头,旨在有效解决硬铝合金扁锭在铸造开始阶段容易开裂的问题,此引锭头安装方便、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适合硬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的引锭头,包括引锭头本体和内部空腔,其特点是:引锭头本体的材质采用扁钢,内部空腔的底面呈上凸的双曲面,内部空腔的深度和底面双曲面的曲率半径与铝合金扁锭的尺寸三者之间的比例为(0.8~1.5)∶(16~20)∶(4~7),并且内部空腔的四个侧壁带有锥度,内部空腔的底部还开有排水孔。
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适合硬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的引锭头,所述内部空腔的侧壁带有锥度,为了减小铸锭底部的冷却强度,引锭头侧壁与竖直面的夹角范围为25°~55°。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适合硬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的引锭头,引锭头的外壁呈锥角为3°的负锥面。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适合硬铝合金扁锭半连续铸造的引锭头,引锭头的底部开有螺纹孔。
本发明技术方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发明引锭头内部空腔有较大深度,空腔底面采用上凸的双曲面设计,可以增加起始铸造阶段铸锭中心部位的冷却能力,减小中心和边部由于冷却差异导致的热应力。引锭头空腔的底部的排水孔斜向下直接将铸造开始以及铸造后期引锭头空腔内的存水排空。引锭头外部的负锥面,不仅可以防止引锭头进入结晶器时引锭头外表面对结晶器内壁的刮伤,而且可以防止结晶器内的二次冷却水上溅,保证铸造安全。引锭头通过底部螺纹和滑动支撑台连接,方便拆卸和维修。有效消除了现有技术硬铝合金扁锭在铸造开始阶段出现的开裂现象,较好满足铝合金连续铸造工艺所要求的工作特性;非常实用,工作寿命长,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引锭头的剖视图;
图2:本发明引锭头的俯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见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09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左右行驶的汽车
- 下一篇:正六边形蜂巢式规整填料